文章内容

浙江海洋大学 - 《浙江海洋大学报》

传承蚂蚁岛精神,奋进新时代征程

2021-04-20    

蚂蚁岛从战火和饥荒中崛起,成为中国第一座人民公社。丁荷叶带领妇女筑起海塘,蚂蚁岛妇女用双手改变命运。如今,蚂蚁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脱贫攻坚战胜利离不开自立自强的集体性格。展望未来,中国前路充满挑战,需要自强不息的奋斗。蚂蚁岛精神应成为青年精神面貌,在新时代书写辉煌。


 

在我们浙江海洋大学所处的舟山群岛中,有这样一座小岛,岛上的人们曾建立起了中国第一座人民公社,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将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岛变成了让人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它,就是曾被誉为全国艰苦创业先进典型的蚂蚁岛。

1950年,蚂蚁岛被解放之初,岛上为战火和饥荒所累,渔民极度贫困,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但这群勤劳勇敢的人们不甘心让自己的故乡满目疮痍,决心改变眼前不堪的境况。

经过八年的自力更生、互帮互助,在中国人民政府的带领下,蚂蚁岛上终于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渔业人民公社——蚂蚁岛人民公社。在当时,这座人民公社的建立,在支持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也为岛上的人们带去了一颗炽热的红心。它代表的,是那一股“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

作为一名舟山人,从小就听父母讲述过蚂蚁岛渔民,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他们理想的生活。这其中,有一位名叫丁荷叶的渔嫂,为了打破当时近洋渔作的落后生产模式,带领其他渔嫂,在无任何机械设施的前提下,不顾磨破手掌、擦起血泡,硬是用手搓起了12万斤草绳,并凭借卖草绳获得的9600元购置了全岛的第一艘大捕船,开始远洋捕鱼。与此同时,丁荷叶还同其他渔嫂一起,变卖了450多只火囱和家里的金耳环、银项圈等物件,为蚂蚁岛又购置了另一艘大捕船。现在的蚂蚁岛,已经将饭虾捕捞业作为了他们的主要产业,成为了浙江省最大的虾皮市场,但岛上的每个渔民,还是会时时念起当年的那两艘“草绳船”和“火囱船”。

在舟山,只有不惧艰险的弄潮儿,才能立足于东海之滨。1972年腊月,为了解决岛上土地稀少、潮水淹漫等问题,蚂蚁岛公社党委提出了“苦战三年,围海造田”的号召,丁荷叶挺身而出担起重任,带动岛上300余名妇女一起修筑海塘。蚂蚁岛的妇女们双肩扛起一块块百斤巨石,拉着小推车一趟趟运到海塘边,仅用1年多的时间,筑起了长1300米的“三八海塘”,为蚂蚁岛换来了百亩待垦的良田和风雨狂潮中的宁静。

如今的蚂蚁岛,终于告别了苦不堪言的穷日子,返乡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方兴未艾的虾皮加工业和船舶制造业使岛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原本的烂泥地变成了“世纪虹公园”,原本无绿化的秃头岛变成了“生态绿岛”,岛上的红色旅游业和党性教育蓬勃发展,它正在逐步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曾经的丁荷叶担任妇联主席,竭力为妇女谋福利。退休后,她投身这项红色旅游业,担任蚂蚁岛故事员一职,每次讲到“三八海塘”,丁奶奶都会说:“之所以称之为三八海塘,就是为了纪念蚂蚁岛上艰苦卓绝的妇女们。当时渔民们出海捕鱼,蚂蚁岛妇女用自己的力量告诉着世人,她们也可以顶起一片天。”从荒岛石林到鱼米之乡,这就是蚂蚁岛上一场小规模荡气回肠的脱贫攻坚战。现在,全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回顾这场斗争中的杰出模范和感人事例,我们不难发现,每一场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都离不开丁奶奶口中这种自立自强的集体性格。放眼未来,脱贫攻坚战虽然结束了,但中国的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依然值得自强不息的奋斗。

2005年,习近平同志登上蚂蚁岛。他在看过了蚂蚁岛所取得的成就后表示,蚂蚁岛曾有光荣的艰苦创业史,现在又与时俱进,渔区呈现新气象。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百周年,我们应牢记自己的使命,交出一份在新时代奋进的答卷。蚂蚁岛精神的内涵,是不怕困难,团结一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干劲,这不仅是挂在蚂蚁岛上的一句标语,这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

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就让我们怀抱向党之心,传承蚂蚁岛精神,用韶华追逐中国梦,在新时代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