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阳师范学院 - 《南阳师院报》

守静方致远

作者:◎文学院贺彦宁    
2021-04-01     浏览(84)     (0)



  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

  沈从文在《湘行书简》中提到:“从早上极静中闻鸟声,令人不敢堕落。”

  南师的清晨也是格外寂静。此静,即动中的“静”。六点多钟,天微微亮,空气中充满着一切静谧的因子,但此时,小树林里却散发着浓郁的热情——早起的学姐学长在这里练着口语,不错过一分一秒的学习,朗朗书声惊动了早起的鸟儿。此时,天空在朦胧中睁开了明亮的眼睛,团聚的云朵也纷纷舒展开轻盈的身子,光洁鲜活,元气满满。伴随着微微凉风,晨跑的青年们和摇曳在春风中和花儿共呼吸,感受生命的律动,体味生命的活力。在这样一个明丽的清晨,我赏尽万物的动,却也品到内心的静,这样的静让人心安。

  图书馆是一个化喧嚣为宁静的地方,学院里的一切喧闹止步于馆前的最后一个台阶,寻一处僻静的地方,觅一本喜爱的书籍,浅酌一口飘香的清茶,唇齿留香,诗书平放于案,身心安处其所何不快哉?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为了使灵魂安宁,一个人每天至少该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一件是按时起床睡觉,另一件是读书看报。人的灵魂总是浮躁的,书的世界恰恰相反,它是极为安静的。人的灵魂进入到了书的世界,便得到了安顿。坎普腾的托马斯说:“我到处寻找安宁,却无处可觅,只有在独自阅读一本小书时,我才得到了安宁。”

  无论是六点钟的清晨,还是让人感到恬和的图书馆,都充满了我们学习与进步的身影。常言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多数人常寻安静之处以求专心致志。然而最重要的,不是寻周身之静,而是留内心之专。正如齐白石先生画作《雨后》上的题词:“心静闲看物亦静,芭蕉过雨绿生凉。”

  闹市难守静,碌碌易庸庸。比起忙碌紧张的中学生活,大学生活显然松弛自由许多。但大学生活是自由与多元并济的。线上线下等多渠道的课程,校内校外等多样化的活动,业内业外等多形式的讲座,已经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诺大的大学校园里来回奔走于各个课堂,更是让许多学生手忙脚乱。此时,我们最需要的是放眼当下,将眼花缭乱化为条理分明,安东尼罗宾曾说:“劳逸结合,张驰有度。最佳的工作状态是忙里偷闲,闲中吃紧。”注重工作计划,做到有条不紊。不要把眼前的工作想复杂,一次做好一件事情。当我们的态度专一,我们的心才能宁静。专心致志,碌碌而有为。

  路有坎坷,生活多磨,无论处于何地,守住内心的“静”,以“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