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在哪里?在心里。它是什么?是一蒂莲,生于圆圆水面,远离车马喧嚣,孤傲地将香气撒入尘世。
于林清玄而言,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在路边的石头里体会到了比钻石更吸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能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多的感动,甚至于体会到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洗涤心灵……那么这些就是“清欢”。
社会是个沼池,我们得站在高处。当下,于我们当代大学生们而言,需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持“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的高洁;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这样我们才能积蓄力量,从容前行。试想一下,大好芳华,何不放下生活的细碎、思想的琐屑,去热爱生活、聆听万物之声呢?于燥热的夏日品一口香茗,于宁静的雪夜中赏一盏烛火,于黄昏下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在热闹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同诸葛武侯般宁静致远的本心。“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只要心无旁骛,在闹市中仍可修得一份本真。若心不安定,即使身在桃源,内心仍依旧空洞。《坛经》中:“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亦道如此。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于苍茫人间中解得一抹诗意,便是给予生命一次灵魂的涤荡。而我们要学会在喧嚣的环境里不失本心,褪去铅华。纵使繁花落尽,心中仍要有花落的声音。以读书之静态,安红尘之喧嚣。在内心修篱种菊,大胆追梦,奔赴远方。于宁静中求得一份自在,一份本真。就像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想清欢就在那里,抖抖身上的烟尘,拭去蒙眼的浮华,它就在那里,会在灯火阑珊中,重新引起你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