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黄土塬上的“老黄牛”

作者:通讯员 马彪 胡少卿    
2021-04-21     浏览(104)     (0)


“爷爷!你啥时候回来呀?”3岁的孙子在手机的另一端深切呼唤着爷爷,清澈稚嫩的眼神里透露出对爷爷的依恋与思念。4月12日,在长庆参加“一帮一”帮扶项目的东方物探华北物探处员工杨国良收工后,注视着手机屏幕里乖巧懂事的孙子,眼睛渐渐湿润,思念之情不由涌出。

杨国良今年57岁,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地震队一干就是40年。他的工作经历很丰富,地震队的岗位基本都干过。这一次,东方物探有帮扶项目需要负责包下药工作相关人员,杨国良二话没说,第一时间向队上报名担任包下药组驾驶员兼材料员。虽然是一名“老师傅”,但是他在工作中不讲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生活中乐于助人,成为队伍中年轻人的好榜样。

杨国良这次参与的项目是在东方物探“一帮一”帮扶政策推动下,由华北物探处承担的长庆探区鄂尔多斯盆地环庆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部分包下药工序作业任务。项目启动快,留给前站的工作时间只有短短4天,时间紧、任务重。

“老杨,打前站需要人手,项目组想你先上去,后天你和小胡出发,有没有困难?”项目组组长孟辉询问正在筹备项目物资的杨国良。

“没问题,明天我把物资的事安排好,后天出发!”面对突如其来的重任,杨国良毫不犹豫将工作接了下来。

杨国良干过多年炊事后勤工作,搞起营地建设更是经验丰富。厨房的上下水改造,从买料到安装都是他亲手完成。在营建的第二天,他为了抢出半天时间,一天往返县城两次购买物资,晚上9点多才返回营地,简单吃过晚餐后,又顶着夜色继续开始下水管线的组装工作。就这样,杨国良和同事硬是在4天时间里完成了营地供水、厨房上下水、电路改造等工作,把一个简陋破旧的小院子打造成了一个规范标准的营地,确保了项目的快速启动。

营地建设任务完成后,杨国良回到包下药组驾驶员岗位,每天都坚持第一个发动车、第一个做好出工准备。

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杨国良40年如一日用行动书写了“老黄牛”精神,也彰显了石油物探人平凡中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