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苍苍,渭水泱泱。长安,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见证着十三朝古都的繁荣昌盛。长安长安,长治久安,在我看来,它寄予着一种寓意:愿每一个追梦人都能够在长安,在长安大学的求学之路上平安喜乐,学有所成,不虚此行。四年前的我初闻长安大学,便预感我和长安大学将会有一段不解之缘。缘分从2016年的8月开始,从“清风拂渭水、明月满长安”的渭水校区开始。
2016 年 8 月的炎炎夏日是难忘的,爸妈陪我踏上了北上的火车,看着窗外,听着音乐,领略西北辽阔的风光,我想象着我的长安大学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在长安大学四年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抵达的那一刻,看到火车站外的高高的城墙,我不禁感叹,这是一座被历史痕迹深深烙印的城市啊!在学长学姐的热情接待下,我坐上了校车,奔赴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这个满载着我四年宝贵青春回忆的地方。
初入校园,占地三千多亩、硬件设施齐全的校园让我感叹,心里也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借助这个平台,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让四年后的我和现在刚入大学羞怯的我是不一样的。明亮宽敞的鸿远教学楼,个性化设计的修远教学楼,充满着晨读声响的湖畔,藏书丰富的逸夫图书馆,热闹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四年以来,它们变得越来越好,鸿远楼安装了电梯,修远楼修建成了智慧教室,明远湖畔多了供人休憩的咖啡馆,图书馆由刷卡进出改为了方便快捷的人脸识别,从这些细节,我感受到长安大学在前进,同样我也努力借助长安大学这个平台以及它提供给我们的资源提升自己:努力学习知识,结交良师益友,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高中生到一个敢于带队参加比赛并赢得全国优秀作品奖的大学生,从仰慕那些拿了国家奖学金的大佬们,到最终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奖学金。衷心感谢你,长安大学,是你让我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蜕变。
短短一年时光,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哺育我的土地,这个为我们提供无限可能的平台。随着我的成长,我试着去触摸你的脸庞,渐渐了解到你身上承载的令人瞩目的荣誉。超过110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2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年度授权专利1300余项。一代代杰出的校友更将所学运用到了实践当中,被誉为“国之重器”的港珠澳大桥、全球空港新标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超级工程建设,支撑了世界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大桥、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亚洲最长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等诸多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纪工程建设……这些全部都是我们长大人的骄傲!从杰出的校友身上,我懂得了“为学”与“为人”,渐渐破除了求学路上的迷茫,坚实了原本稚嫩的肩膀,慢慢走向青春的绽放。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去年大四的我,又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面临人生的又一次选择,拿到推免资格后的我犹豫了,我是一个恋家的人,我想回到我的家乡——钟灵毓秀的安徽省,但同样,我感激母校对我的培育,我热爱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我还想去雁塔脚下的南校区看看,最后,我选择了继续在长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此时的我,在长安大学雁塔校区,在这个古朴的校园里,迎来了长安大学七十岁的生日。
七十年风雨沧桑,七十年薪火相传,七十年励精图治,长安大学——这片浸润着我们青春热血和辛勤汗水的沃土,记录着师长的师德风范,记录着学子的青春誓言,记录着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风雨历程。物转星移,时序更替,从1951年在兰州市郊的一片荒滩上的西北交通干部学校,到2000年,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了长安大学,到现如今坐拥南北两个校区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长安大学一直吸引着全国各地学子来到这里求学深造。学校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代代长大人不懈努力的奋斗史和对“弘毅明德,笃学创新”校训的践行,但我相信,未来的长安大学仍然有着无尽的可能。回首往昔,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向往。往事如歌,千言万语抒不尽满腔深情。作为一名长大人,我们见证着长大的艰辛与奋斗,领悟长大精神的博大与坚厚,分享长大的光荣与骄傲。所以,我们更应当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奋起拼搏!加油吧,长大学子,今后的我们要续写未来的辉煌!
渭水之滨,遥听雁塔钟声,三校连袂,继往开来,共画长安,一心筑钢铁巨龙,跨越天堑,力求四方通达之便。七十年上下求索,七十年锲而不舍,这里必将成为渭水湖畔、雁塔脚下一颗璀璨的明珠。长安大学,七十周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