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北大学 - 《湖北大学报》

理解父爱

作者:□程正团    
2010-11-08     浏览(332)     (0)

本文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父亲的不解和怨恨,随着父亲的经历和家庭的变故,作者逐渐理解了父爱,现在作者更加珍惜和感激父亲。





  !!!!小时候的我们总认为父亲的肩膀是世界上最坚实的依靠。可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和我却像一对仇人,父爱对我而言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家我是老幺,上有两个姐姐,作为独子的我在农村来说理应得到更多的爱。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可我还想要求父亲的爱———那种爱不同于妈妈和姐姐们的,是一种粗犷和雄壮的表达,在我看来更应该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许是父亲太忙了吧,在我孩提时的心灵深处这种爱很少停留,早上起来时父亲已经去上班了,等父亲下班回来时我早就玩累睡着了。有机会见到父亲时,也只是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想跟他亲近亲近,可看到他严肃而冷峻的表情而望而却步。
  后来,父亲下岗了,这对全家来说是一场大灾难,可对我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我以为父亲就会有时间陪我玩耍了。每次看到小牛家一对父子嘻戏打闹的温暖情景我就羡慕不已,想象着我和父亲玩游戏的情景。可这只是我一厢情愿,下岗的父亲似乎变得更忙了,经常到外面接各种各样的重活干,而且每次回来都会大发一通脾气。只一次儿时的经历就把我想跟父亲靠近的念头彻底打碎了,而且从那时起一棵怀恨父亲的萌芽开始在心中慢慢生长。那阵子,全家上下都在忙着给家里装修,我却故意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以引起人们注意。父亲看到这气不打一处来,连忙找来一根长竹条,对我浑身上下乱打一气。让我企求父爱的心一下子由云端被打入地狱,从此,我童年的梦里不再出现与父亲嬉戏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被痛打的那一幕,每次醒来时已是泪满枕巾。
  由于从小就对父亲怀有怨恨,进入青春期的我更是与父亲时常发生冲突,顶撞父亲成了我和他平时沟通的唯一方式。高中三年我过得很压抑,性格变得孤僻,学习总是力不从心。这样的后果就是我高考落榜了。为此我和父亲大吵起来,挨了一耳光。于是,我立志要复读,考上离家较远的大学。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如愿以偿,去学校报到的那一天,本不想让父亲相送的,可行李太多,而且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只有这样将就着。那时我和父亲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到很远的陌生城市去,当火车载着我们离家乡越来越远时,突然发现,我对父亲的依赖感却越来越强烈了。原以为这种感觉今生今世都不会再有,可毕竟是深藏于骨子血浓于水的亲情呀。到达学校,父亲带着我把入学的一切手续办齐全。忙活了一天的我们终于在寝室里安顿下来。那一晚,父亲很快就入睡了,可我却难以入眠,因为明天父亲就要回家,只留下我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学习。想到这我就希望时间过得慢些,那样的话就可以和父亲多待一会儿了。为什么以前就没有这种感觉呢。第二天,我把父亲送到车站。我突然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来,那一对父子就好似我和父亲。
  大学期间我很少跟家里联系,过节也很少回家,总想要躲避父亲。可是有一天我接到从家里打来的电话,说父亲为了给我挣学费到山上去拉石头,一个大石头意外从山上滚下来,砸伤了父亲的左手和右腿。这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我立即收拾东西拼命往家里赶。我走入病房看到的便是混身打着石膏缠着白布的父亲,此时此刻,以前所有对父亲的怨恨在顷刻间轰然倒塌,我立刻扑在父亲的怀里痛哭不已。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我精心照料着父亲,给他端茶倒水送饭擦背。每次给他擦一次背我就心疼一次,他的身子瘦得只剩一个骨架,我感叹这样的身子是怎样支撑起一个家的呀,我暗暗发誓以后要替父亲分担。有时我会在梦中惊醒,担心父亲抛下我不管,直到听到父亲均匀的呼吸声时,我才敢再次入睡。
  那个暑假父亲恢复得不错,只是经过这次劫难家里经济情况就更加糟糕,我的读书成了问题。可此时父亲做了一个决定,把准备盖房子用的材料卖掉了给我填补学费。在读书这一点上,父亲是大力支持我的,只要我不放弃。每次回家看到父亲的头发一点点变白,我的心就跟着一次次颤抖。后来父亲经常向别人夸耀自己有这么用功读书的儿子。我深切地知道,现在的我是父亲追求生活的目标,可以让他的生活有奔头和希望,让他载着这一目标能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着。
  一个人在外生活要独立自主和坚强,不能总想依赖别人,这是父亲从小就教给我的。从小有那多人护着我,可唯独没有父亲,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出去以后总想依赖别人,总想要人宠着护着,所以父亲对我很严厉。父亲还在那次高考的经历中教会我,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永不放弃一直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功。这才是父爱的真正体现,只是我把这种深层次的、不善表达的父爱理解为一种对我的忽视。后来每当我身处逆境时,更加明白了父亲当初的良苦用心。
  如今我理解了父爱,我想,对自己曾经年幼无知犯下的错还有机会去弥补。面对父爱,我想我知道该如何去好好珍惜了。
  (作者系2008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