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说过:“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从儿时的光阴走来,正值青年的我们也体味到了这话中的韵味。因为我们经历过高中时光,也正享受着大学生活,岁月在你我指尖悄然流逝。不知不觉中,时间的流逝,伴随着成长、迷茫、坚定、勇敢、快乐、悲伤……当你感知一段篇章的结束,是否也叹息着光阴是那样稍纵即逝;当你沉醉于一段旋律之中时,是否又会感悟着时间又是这般长久。仿佛我们总是在被时间所玩弄,又仿佛时间是被我们所牵引。
人类与时间相处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我们的刻意感知和摸索形成所谓的时间,而时间似乎只是我们臆想出来约束、记录我们行动的准线,这个标准被人们赋予意识中的美学,这就是岁月;它的流逝又被人们主观感知、分析、界定,这就是快与慢。
专心做一件事时候,可能会觉得时间非常快,亦或非常慢,二者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于我们看待时间截然不同的角度。站在事情的发生与结束这两个端点处,时间总是匆匆,稍纵即逝;站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发现,时间线仿佛被拉长,每一分每一秒的专注,都是在凝结时间。
毕淑敏描述过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落下,稻谷的成熟,都很慢。这是她在时间长河中的感知和享受后沉淀出来的感悟,这也是一种慢态度,一种享受慢生活,享受自然,用慢镜头观察世界的心态。在这之下所产生的理解,这便是慢的意义。它如同工匠在打磨一件器物,绝非是一瞬间能呈现的,而它的影响也绝非是片刻间的事物所能与之相匹的。当然,那些感到时间匆匆的知觉,也可以带给我们积极的影响。朱自清写下在匆匆的时间里的一种思考: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静坐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是哲人在匆匆时间里所悟到的、所感知的、所明白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世界刻下自己来过的痕迹。快的意义在于促使我们反思自己,鞭策自己。当你在快的时间里进步,我也在快的时间里进步,我们的世界便在进步,这种大势所趋促使我们当今时代是快节奏的,我们也在这浪潮里感受快的气息与魅力。
纵观上述的思考和感悟,快与慢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构成错综复杂的世界。我们抛开开始与结束的纷繁辩证,只享受其中的过程,将快与慢相结合,把握好其中的奥秘,尽自己所能,在时间河流中观赏到属于自己的微观之美,体验到推动自己的宏观浪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时间,将一瞬间拉长,仿佛蓦然回首间世间时间凝结;也可将一长段时间压缩,仿佛寻她千百度仅在那最后一瞬的相见,将自我感悟和意识与时间融合,把握自己的时间。
是快是慢,永远是一道无解的题目,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不辜负岁月,不辜负自己。
最后,愿你在这快慢交错的岁月里,可以寻找到真正的自己,正如《无问西东》里所说的:“受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