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为期一周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我非常幸运的接触到了高中的这群学生,并应用自己所学专长,对在校高中生开展体能训练活动。但在这实践的过程中,我也从学生们在活动中的反馈看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于是我从反思和感悟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获得新的收获。以下是我的感悟收获。”
这次开展体能训练的目的:体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堂上加入体能训练、逐渐增加学生的运动量、采用补偿性练习方法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是我们课堂要做的。要做好自己的体育课堂我们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从学生内心的驱动力、怎样增加课堂运动负荷、多技术的组合教学,让学生在实际运用技能时再提高、在真实探究,会使用、会运用技术。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用跨学科、跨运动专业去加快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体育课堂任务。
反思开展实践中的问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偏低。
应对的方法:基于兴趣确定职责要求。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明确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职责要求,不仅仅是将几个体育动作的学习看成为目标,而是要将兴趣的培养作为关键点,利用体育教学,让学生真正对其产生兴趣,再配合上课外的体育锻炼,就一定能够满足中专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通过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育观念培养的同时,也能够让其更加热爱体育,为其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
基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按照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进行学习,这样也会让学生感觉到刺激与新鲜,最终提升体育学习积极性。游戏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模式,直接将教学与游戏相互结合起来,存在一定的教育性和娱乐性,这样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相互的交流机会。
基于分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每一位中专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其身体素质也会有所差异,可能有的学生天生强壮,但是有的学生身体相对淡薄。因此,在体育课程中能够接受的运动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只有全部学生都达到这一个标准才能算合格,但是却忽视了个别学生的情况,可能因为这一部分的体育锻炼,让学生超负荷运动,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甚至对于体育课还会产生惧怕与排斥。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例如部分女生的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是身体素质较弱的男生,就可以让其在体育锻炼之中尝试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如慢跑等方式,循序渐进的增强其体质。
感悟: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增加课堂兴趣学生才喜欢课堂,才更好的全身心的参与课堂,提升自己体能。有兴趣才可以激情投入,体能、技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增加体能环节,强化耐力练习,有运动量的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健康行为引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我在课堂上会结合竞技的观念,让学生们学会公平竞争,并正确的看待名次与输赢。
摈弃单个知识的教学、把要学习的各个技术串起来、组合式教学学生更容易记忆,更容易运用。我在此通过田径训练中的“走”、“跑”、“跳”、“跨”等组合练习,让高中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感受运动所带来乐趣的同时,增强其自身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把我们现在的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自己去设计,自己去创造。在最后开展实践的一天,我把课堂的主持权力给到了每个同学手中,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最后一堂课的活动内容。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同学们学会自己开展活动,这才是我本次实践的真正目的!
总结:体能教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成为现代体育的一种新思潮。要使该思潮成为现实,关键在于学生时期要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希望通过这为期一周的三下乡志愿支教实践,为更多同学们带去专业的体育知识,让他们逐步领悟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培养自身的体育意志,让大家学会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并在确定的目标支配下,克服行动的障碍、困难,让“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思想深深的扎根在同学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