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四川民族学院 - 《四川民族学院报》

铭记『两路』故事弘扬『两路』精神

作者:高雪燕    
2021-03-10     浏览(89)     (0)

文章讲述了“两路”精神的传承和践行,以及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的历史和意义。大学生应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和践行“两路”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



“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

这是在1954年夏天,慕生忠将军在主动请缨修筑青藏公路时表达的一种强烈决心。当时与他一行的有11万人的“筑路大军”,面对极其艰苦的环境,他们奋勇拼搏,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一、铭记“两路”故事,凝聚两路精神

1950年,毛泽东主席向解放军十八军进藏部队发出了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之一———川藏公路。在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高山上,战士们只能靠手中的铁锤、钢钎、铁锨作战修路,并且随时要面临各种困难。在奔腾咆哮的河流面前,战士们只有把车拆开来,装在橡皮船上,冒着汹涌的急流强渡而过;面对恶劣的自然气候,翻越“鬼门关”雀儿山时,战士们的鞋穿不上,因为冻得变形了,饭吃到一半,都变成了冰疙瘩,但筑路官兵却喊出了“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口号;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加之毫无立锥之地的陡峭悬崖,战士们只能利用绳索悬在空中,冒着生命危险在崖石裂缝中作业打炮眼;因为高海拔和长时间雪地作战的原因,战士们患上了雪盲症,眼睛红肿无法睁开,有的战士就用小木棍支撑起眼皮,腰上系着一根绳子继续修路。就这样,在筑路部队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历时4年9个月,全长2416公里的川藏公路终于修通了。相比川藏公路,海拔更高,空气更加稀薄的青藏公路,是新中国筑路大军面临的又一次挑战。1954年10月,青藏公路筑路队伍开上了海拔6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这里因严重缺氧,被称为“生命的禁区”,参加筑路的藏汉军民,以惊人的毅力,鏖战20个昼夜,修通了唐古拉山路段。1954年12月,全长1937公里的青藏公路建成通车,为此,战士们用生命和汗水诠释了伟大的“两路”精神。

二、传承“两路”精神,补足精神之“钙”

川藏、青藏两条公路的贯通,为西藏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保障,是国防安全的基础,也是民族团结的桥梁。新时代,弘扬“两路”精神,要坚定理性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使人们具有强大的精神定力,能够不为利益所动,不为诱惑所扰,不为困难所惧。弘扬“两路”精神,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两路”精神,为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两路”精神一直闪耀着光芒,历久弥新。

三、践行“两路”精神,共筑复兴之路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截至2017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万多公里,青藏公路首条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已经建成通车,航空方面拥有贡嘎、邦达等5个民用机场,开辟了48条国内国际航线,西藏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民航、邮政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今天的西藏,正昂首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历史,铭记党的故事,积极弘扬和践行“两路”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