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齐鲁工业大学 - 《齐鲁工大报》

心有烟火,年味自来

作者:外国语学院 王佳仪    
2021-04-09     浏览(172)     (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情更浓。”旧年的光阴流转变迁,迎来了新一岁的阖家团圆。然而,炮竹声响渐渐销声匿迹,家人的欢笑喧嚷变成手机前的聚精会神,儿时的年味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沉浮愈行愈远。恍惚间除夕草草而过,我们不由发问:年味哪去了?
  年味不淡,年夜的风味不在于氛围的喧嚣或寂静,而在于不变的血脉亲情。春节或许少了鞭炮的烟熏火燎,但年夜饭桌上蒸腾的热气依旧醉人心田;或许少了对春晚节目的满心期待,但推杯换盏间欢乐的笑声仍然溢满心间。那一颗盈满了人间烟火的本心不变,则喧嚣是欢笑的点缀,寂静是心灵的舒展。春节不再像从前那般郑重其事,却也正佐证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但寄托在节日上的,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阖家团聚的殷殷期盼从未褪色,而这正是春节的意义。
  年味不变,技术的革新带不走年味的本真和热闹,新式的春节也别有滋味。“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的古风古韵或许正渐渐销声匿迹,但万家灯火摇曳间的温馨仍薪火绵延。传统红包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全家一起抢红包的热闹又岂非新的风景?文化的静潭想要净波粼粼,生机盎然,就必须容纳吐息,包容更新,作为千年传承的一部分,春节亦如此。用新的技术重新为久远的习俗着色,它定能焕发不一样的熠熠光辉。
  年味不走,传统的形式并不是过年的必要之举,心中有年,处处是年。背弃在家乡阖家团圆的习俗,去往异国他乡欢度新年,乍听离经叛道,实则不然。只要身旁有家人为伴,心中有年欣然,那无论家中国外,皆是灯火可亲。诚然,春节越过越“新”,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新的形式取代传统,甚至消解掉节日本身的含义,而是要从新的方向挖掘年的内涵,勾勒出年的纹理,酿出不一样的年味。“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岁月如流,星燧贸迁,年的味道由爆竹喧嚣变成了寂静晕染的明月皎皎,由故乡饭桌的饭香酒醇变成了异域的别样风情。然而,无论何种方式,身处何地,那一抹传承千年的烟火温情总能跨越万水千山,将年味烘烤得蓬松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