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洒下橘黄的亮光,抬头望向天,看到的却是密不透风的黑,冷暖两色分明,照亮了漫漫长路,恰似一个人的两种心境。我知道我所思念的地方在哪,却看不见,这点失落令我怀念起了故乡晴夜的璀璨星河。没有正式的告别,故乡生活的点滴却似乎离我远去,它悄悄地走了,好在有时它还会路过我的梦中。
也许真实的它并没有多么美丽动人,但它是我心中难以割舍的地方。仍记得老家门前那一颗高大的樟树,我经常在树下寻找雨后成片的棕色蘑菇;树旁就是一个浅浅的池塘,有鱼有虾米,细小的石子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蜻蜓路过的嗡嗡声,夏季涨水后漂流至此的十分聒噪的青蛙,一切还算不得寂寞。
门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它连接着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滋润了这里的每一寸田地。水是山泉水,带着深山幽暗的冷意,和城里自来水刺鼻的气味不一样,我可以嗅到微弱的石头、草木、泥土混合的味道。我最喜欢在溪边的洗衣石板上发呆,石板上磨得很平,长着薄薄的青苔,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滑入水中,让人胆战心惊又觉得满含乐趣。清澈的水面上不时飘来不同颜色的小果实、枯枝败叶,我的目光便追随着它们,直至它们消失在视线中。有时也会飘来各种奇形怪状的虫子,将我吓得措手不及。
奇怪的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邻居家警觉的黑狗,也不是黄灿灿的油菜花,而是故乡湖堤边的芦苇。第一次见到芦苇是在秋天,看着这白茫茫的一大片,还以为那是谁撒下的白纱,随着风轻轻摇动,在阳光下掀起白色的波浪。成片的芦苇,船只往来,各种野鸟翱翔在眼前和天际,和着秋日里的光,安和静谧,给人带来惊喜。
回忆起在这个自在的季节,曾不知多少次和长辈踏在柔软的落叶上,穿着暖和而不厚重的衣服,站在湖堤岸边。堤岸上都是芦苇与野草,这里的风很大,把垂下的稻子都吹动了,也吹拂着芦苇的花絮。不知道是谁先打了个喷嚏,打断了正在诉说过往的长辈。
有时还能碰上烧芦苇的场景,看着他们画了一个圈,把大量草扒到一边,露出泥土。再把中间的草聚在一起,把容易点着的草放在最底下,风助火势,这堆芦苇很快窜出火苗,火焰比人还高,伴着呛人的气味。热浪烘烤着我们,一段段黑色的灰在火焰中起舞,满天飘洒,就像下了一场黑灰色的雨,“雨点”打在我的脸上。生命逝去,终归不是毫无意义的,老芦苇燃烧的灰烬让明年新生的芦苇更为旺盛。
故乡的芦苇该飘洒种子了,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我不大清楚。我长大了,心里的那个小孩,却还住在老家的土房中,和隔壁家的小孩在田里奔跑,跑累了就回家,听着姥爷年轻时的故事,吃着姥姥做的饭,感受着身边每个人的关爱。
而此刻的我正准备潜入以芦苇编织的故乡梦中,继续热爱我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