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工匠逐渐淡出,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大国工匠》系列
深秋的一个午后,与好友来到那家静谧的手工陶艺体验店,阳光斜照进窗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选定制作郁金香样式的花盆后,我跟着陶艺老师学习简单的技法。看着陶泥在老师双手中听话地随她而动,我信心满满,自以为很简单。手沾上水,学着老师的样子,大拇指按着中间,其他手指捧着边缘把中间开孔。起初一切顺利,到了拉胚成型时,我想要塑造一个花骨朵的胚子模样,胚子却因为捏了太长时间变软而渐渐歪了。看着歪了的胚子我有些着急和焦躁,陶艺老师温和地跟我说,做陶艺要心静,当你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很容易成功的。心中如微风吹过,我静下心,开始了第二次的塑形。第二次我熟练了,静下心,很快做好了郁金香的大体形状。停下机器,想象着郁金香花瓣的形状,我用小刀慢慢地雕刻花边。终于做好了陶艺,回想起做陶艺的曲折,我恍然领悟了何为大国工匠,何为“工匠精神”。
李宗盛在《致匠心》中写道“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代代相传的手工艺术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无数的匠人穷其一生都在用双手塑造着一个世界、传承着一门手工艺。他们追求着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的神话,有的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有的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一点点漏洞,有的能焊接发动机焊点宽度0.16毫米。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我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表示祝贺时,强调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吾辈更当学习匠人的精神,在学习、工作中将自己的事情精益求精,做到极致,方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小小的屋子里,一处灯光下,一位匠人潜心做着自己手中的工艺,一个世界在他手中悄然成型,这个世界有关传承、有关匠心、有关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