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进大学校园,没有了高中时的压力与紧张,加上环境的转变,很多大一新生产生了茫然无措、适应困难等等学习、生活上的不适应现象。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呢?
和高中相比,大学至少有以下三点不同:1、学习模式不同。高中是被动接受,老师紧扣教材,学习以背书和做题为主;而大学必须主动探究,老师仅将教材作为一个参照,以学生自主预习、学习、复习和归纳为主。2、管理模式不同。高中是“纯教育”的管理模式,学生惟班主任马首是瞻;大学是“教育+制度”的管理模式,学生行为以《学生手册》为准。3、生活环境不同。高中主要是三点一线,一切都由老师和家长安排好,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大学生活是自主而丰富,网络、院系社团活动、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
大学是一个完全不同于高中的“小社会”,是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人生“塑型”的最重要时期。要想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议同学们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目标规划,树立短(如取得英语三四级)、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长(分别取得初、中、高级技师等)期目标,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休息时间,培养自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这不仅是大学学习生活的需要,也是个人职业发展、乃至社会的需要。二是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多去图书馆(当然以后还要多去实验室),努力学会学习及自学的方法———这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一课,也是人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多参加院系班级组织的活动及讲座,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三是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的前提是通过观察现象来提出问题。四是多与同学交流,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人处事是每个人终生的必修课,尤其是在当今交往频繁、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人不再是被别人安排下的与人合作,而是自己要找到自己合作的理由和方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
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真正学到想学的、有用的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