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交大报》

全国两会上的“交大声音”

2021-03-11     浏览(105)     (0)

3月4日至11日,全国进入“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王树国,全国政协委员、我校经金学院教授李香菊赴京参会,积极参政议政、共商国是。他们通过提案建议、媒体采访等多种方式发出“交大声音”,贡献“交大智慧”。

全国人大代表 王树国

创新重要性被国家提到新高度

3月5日,备受关注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查。规划纲要草案将“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彰显了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决心。

王树国表示,纲要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方向,充分体现了国际前沿的最新脉动。深改举措十分务实,令人期待。

画好立德树人“同心圆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这在全球来讲也是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王树国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个数字,充分说明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高等学校要把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围绕党组织如何引导学校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王树国谈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正向内涵式建设转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成为中心任务。只有加强党委对高校的领导,才能抓住时代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王树国说,“我们把学校的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精神力量都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第一线,让学生在系列育人计划和实践活动中全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大学应“打开校门”与社会深度融合

什么是好大学?这是中国教育界一直探讨的基本而重要的问题。

王树国认为,要成为科技与思想的引领者,培养的人才能够站在社会前沿,助推社会进步。

“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之下,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丰富起来,如果大学不了解社会发展需求,那么我们的人才培养就无的放矢。”

科技是王树国育人思想的根基,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开放属性也让王树国有更多思考。王树国说,教育应当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中发挥文化传递的作用,需要多元思想的碰撞,希望更多国家的年轻人在这样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上了解中国。

对于未来中国大学新形态,王树国有一个目标:把大学置于社会的最前沿,但它又在社会之中,而不是流于社会之外。他将这种形态称为“创新港”。他表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自建成到现在,已经发挥了非常好的效应,在海内外都产生了极大的效应。创新港不简单是一个试验区,它一定是从机制体制到发展理念深度改革的试验区,它未来不仅是支撑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试验田,更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状态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走出一条大学与社会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王树国多次强调,大学应打开围墙,深度融入社会。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他期待这一规划就中国未来谋篇布局,也期待大学能够成为新征程上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全国政协委员 李香菊

优化我国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

“科技创新靠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李香菊建议优化我国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

针对目前现行股权激励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李香菊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放宽对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优惠政策享受主体限制。二是引入资本利得税,废除目前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所得暂免征税政策,根据持有股票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税收待遇。三是放宽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限制条件,并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推进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实行股权激励政策试点。

提早布局研究数字经济征税问题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未来肯定要引领产业变革。但我国现有税收制度都是在传统税制模式上制定的,已经不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李香菊建议国家应当紧跟国际税收发展新趋势,提早布局研究数字经济征税问题。

李香菊建议,要明确税收管辖权的划分,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的制定,发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税收规则体系的重构中贡献中国智慧。我国应积极完善数字经济的税收体系,明确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增值税税收制度,有侧重地为一些该扶持、该鼓励的数字经济企业减负,从而促进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

推进汉江、丹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陕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始端,不仅是“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地,更是汉江、丹江的发源地。关于推进汉江、丹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李香菊认为,“应把汉江、丹江流域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合理安排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任务,加强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她建议,制定相关规划,形成国家支持、全省统筹、地市实施、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汉江、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顺利进行;根据区域实际,鼓励林农积极培育林下药材、森林蔬菜和林下生态养殖业,大力发展立体林业和循环经济,提高林农收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此外,应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推进汉江、丹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