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印刷学院 - 《北京印刷学院》

人生何处不艰难, 学习须从苦硬间。莫道此心无所得, 要看一点在毫端。

揭秘: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背后的故事

2020-12-15     浏览(523)     (0)





你是否很好奇, 为什么有人可以平衡好学习和工作?为什么有人可以屡获大奖?为什么有人学分绩点总能在4.0以上?今天让我们走近国奖获得者倾听他 (她)们背后的故事, 揭秘学霸们的成功。

谈到北印的生活, 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展现三年的生活, 郭宏泰认为第一个是坚定, 不改初心, 执着追梦; 第二个是坚持, 不被困难所困; 第三个是平衡, 以学习为主, 兼顾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柳佳玲认为是大学生活让她能够更加认真、 专注, 能静得下心、 沉得住气, 抛去了曾经的浮躁与懒散; 也同样是大学生活让她勇敢尝试了很多新事物, 让她不断挑战自我。这三年里, 她曾积极参加各种项目、 比赛, 她的大学生活因此变得越来越充实。

韩羽臻用 “挑战” 、 “协作” 、 “充实” 来形容他的大学生活。在学习之前没有系统了解的课程时, 产生了很多困难。他不断去挑战这些困难, 强大了自我。另外,他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 这是协作带来的战胜困难的力量。

周缨一总是能将学习、 工作和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该轮到什么就做什么, 一个做完再做下一个就是她的秘诀。

马璇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是坚持。她认定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到最后, 竭尽全力做到完美, 不让自己在未来后悔。她认为如果不坚持到底, 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维持学习、 工作、 生活三者之间的平衡, 刘书豪有自己的方法。 “每个阶段做好这个阶段该做的事。 ” 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他强调, 学习时效率一定要高。

曾海珠没有太过详细的目标与计划,只是踏踏实实, 始终怀揣着那份积极与不服输的态度, 去完成好每一件眼前的事。她觉得当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 眼界越来越宽阔, 心境也会更加从容自然。

张书文将管理学的理论与自己的生活结合, 采用时间管理的优先矩阵, 把所有的事情按照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划分成ABCD四类, 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高效率处理所有事情。

梁道萍选择用 “不负青春” “勇敢前行” “幸运” 来描述大学生活。他以 “不负青春” 的态度投身到各种活动中, 收获的成长, 是他勇敢前行的最好见证。

刘驰认为对于学习和工作, 自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在大学一切都需要靠自己。无论多么忙碌, 他都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无论工作生活再忙,他都会保持阅读的习惯, 每天持续不断地学习。

李嘉睿在大学生活当中, 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龄人。她见贤思齐, 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不断打磨自己。独处时, 她喜欢从书籍当中汲取智慧, 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且丰富。

开学之初, 熊诗倩便坚定了研究生期间的方向。她专心治学, 从零出发, 真正沉下心来做研究。学问的积累是需要沉淀的, 只有一遍一遍不停地重复知识, 知识才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她认为变优秀不是一个目标, 而是一个过程, 只要你坚定自己能够做到, 那么你就会一直在路上。

洪绍桢热爱科研, 目标明确。一入校, 她就坚定了继续深造读博的目标。她说: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赛, 我们不是成绩斐然的优胜者, 只是一个平淡无奇却又固执到不坚持到终点不罢休的执着跑者,我们爱的是奔跑的自己, 享受的是奔跑在人生赛道上的过程。 ”

卢国旗认为没有人生来就是优秀的,努力才是走向成功最好的方法。他非常高兴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取得了国家奖学金, 未来他还要继续挑战自己, 做到更好。

孙彦雄时刻铭记 “守正出新, 笃志敏行” 的校训精神, 力争做北印的行走名片。他寄语学弟学妹们: “希望你们加强学习,练就过硬本领, 热爱的事, 努力去做, 枯燥的事, 认真对待, 刻苦钻研, 用勤奋谱写最靓丽的青春华章; 希望你们敢为人先, 不断开拓创新; 希望你们勇于担当, 不忘初心使命, 不负时代所托, 不负人民所寄。 ”

从大一入学进入到北京印刷学院再到继续读研深造, 王施洁更加明白如果有目标, 不要在意结果, 只管尽力去做, 剩下的都交给时间, 该来的都在路上。

作为学长, 丁奥建议新生应及早确定课题, 规划清楚研一研二期间的目标, 积累好成果。理性的规划和强大的执行力,两者缺一不可。人生的路很长, 想要提升自己永远不晚, 此次获得国奖对他来说是褒奖, 更是新的起点。

(文 图/北京印刷学院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