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大学 - 《上海大学》

早春的畅想

作者:张鹏    
2008-02-28     浏览(581)     (0)
  正月十五,是新年的最后一个日子。过了这一天,就真正离春天不远了,窗外隆隆的鞭炮声就会化为满天的甘霖,把久枯的泥土滋润得蓬松柔软,适于生命勃发。我乘火车从泰安到上海读书,从北国一路看着窗外渐渐返青的麦苗向江南旅行,游目骋怀,思绪飘飞。
  “元宵节”以后,人们会把笨重的棉衣脱去,敞开胸怀享受早春的初旭。那是晴朗的,又是畅快的心思。随着拂面的春风,因于每一处微起的蓓蕾,每一点勃发的绿意,使眼眸愉悦起来,步履轻快许多。阳光不再有如冬日那么匆匆地滑落西山,只是像个闲游春野的处子一般悠然闲荡,且面貌清新可人。虽然早春的风骨里会有些凉意侵体,但若是夹在阳光里徐徐走过忙碌的街道,或是轻轻敲打在微启的窗扇上,就会令人欣喜振奋起来。在人们的心中一切都开始变得美好,即便只是一缕穿帘的阳光,或是一阵拂面的清风,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遥想,花开的时候紫色的丁香又会把馨香缀满黄昏。
  春天又一次来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压抑的冬季,春天就这么悄悄地来了。从“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一抹生机,直到鹅黄嫩绿的盎然一片!花开蝶舞,又一个春天就这么突兀地呈现在眼前。一直在混沌思维里玄想的我,某一个瞬间才忽然发现,春天已经就在自己身边了。
  真的很喜欢春天,春天的风很柔软,吹在皮肤上感觉麻酥酥的,张开手臂迎着旷野吹来的风,给人的感觉是在拥抱世界。土地解冻了,踩在脚下是柔软的,池塘里的冰早已消融,水面在柔柔的风里漾起细碎的绿皱。野草绿了,野花开了,漫延着的一切都充满生命活力,温馨而浪漫,这就是春天。
  假如没有一个漫长冬季,春天,还会是这般美好吗?无数次冬季到过江南,那里的土地即使在冬季,也能让人感觉到春天般的意境。那么在江南人感觉里,春天还会这般美好吗?我没有问过,但可以想象。有人描述江南的冬天:树叶落叶后便长出新芽,季节交替在那里没有明显征候。四季常青的地方,当然很美,但那里的人,也许永远感受不到春天带给人的激动,这又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没有冬天的春天,或许根本算不上春天。没有寒风刺骨的冬季,体会不出春天的温柔惬意。
  我更喜欢家乡的春天。在北方人的印象里,不知道春天从那里来的,只知道春天的来临是仓促的、短暂的。人们在寒冷中期待了好久,疲惫地准备睡上一觉的时候,春天才从清明节身后,趁你不经意,在天空明媚中,树梢黄绿中,河水乍暖中,细雨飘洒中,在每一个角落里,跳了出来。那突如其来的感觉,就像有人猛然冲出来,冷不丁和你撞了个满怀。其实,春天早就来了,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就像少年的初恋,当隐隐约约朦朦胧胧有些说不清感觉的时候,恰不知爱已经在身边。春天就是这样,在萧寒谢落中凝聚,在万物复苏里绽放。所以,春天不仅仅是鸟语花香,不仅仅是春光明媚,更多的是感悟,是成长,是变幻,是要改变所有的以往。这样说来,春天来得就很早了。
  由此想来,早春是最好的。早春,尽管是寒冷、单调的,并且来得不露声色,却是最可贵的。因为早春是孕育,是播撒,是希望,所有的美丽都是从这里启程的,因而在评判春季的时候便不能仅仅把眼睛盯在花枝上、柳丝间。万紫千红只是春天的肤色,激动才是春天的心;阳光明媚只是春天的眼睛,开朗才是春天的性格。因此,春天应该是冲动的、热烈的、希望的,那些花红柳绿不过是这个季节的脚步和笑声,是品性的展示。
  春天是季节,也是心情,所以春天不仅是万物的苏醒,也是心灵的醒悟。如果没有心的觉醒,永远感觉不到春天的来临。春天又是隐蔽的,藏在人的心灵,酝酿着美丽的芬芳。想想,这隐蔽的,不管是忧郁的、深沉的,还是热烈的、开朗的,也不管是舒心的还是痛苦的,打开看看,都有着金子般的珍贵。眼里那荡漾的柳枝,芬芳的风和千枝百态的花,会让人想起些什么,期待些什么。所以,当体味春天的时候,需要把心贴近春天的胸膛,听那忘我搏动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