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井场的角度
作者:□周健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意是说,同样的风景,从不同的角度观赏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和景色。我想,这两句诗的意境同样适用于修井工终日劳作的井场。
对于辛勤劳作的修井工来说,井场是一面多棱镜,可以呈现出万花筒也变不出的多彩姿态;井场是一个碗,盛满修井工的辛劳与汗水;井场是一艘船,载满一个钢铁部落迁徙的步伐与乡愁。
如果把劳动比喻成音乐,那么,修井工的劳动则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不仅有各种修井工具的协奏,也有劳动间隙保养工具、收拾井场时鸣奏出的小插曲。如果把修井作业比作一幅图画,有了修井工的参与,井场就成了流动的画布。当修井工们合力拉动绳子拨驴头时,会让人不由地联想到油画 《启航》;当修井工弯腰捡起一颗旧螺丝时,会让人想到油画 《拾穗者》;当修井工把一根油管短节接到井口时,会让人想到油画 《嫁接树木的农夫》 ……倘若从欣赏世界名画的角度来观察
这片金色的井场,便总能欣赏到独特的风景。
我想,在石油行业从事修井工作,除去躯体的疲惫外,也算是一件浪漫的事。野外施工、流动迁徙的工作性质,注定让这个工种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如果说采油工是正规军,修井工就是游击队;如果说采油工是库管员,修井工就是快递员。流动迁徙的工作性质,注定让修井工拥有流浪的情愫、健硕的身体和辽阔的心胸。对于一名修井工来说,不同井场上的劳动是大同小异的,但修井工却能在春天闻到不一样的花香,在夏天听到不一样的蝉鸣,在秋天摸到不一样的果实,在冬天看到不一样的雪花。这样的生活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相近的,因此,修井工爱唱的歌总是带有草原的味道,大家
最拿手的歌曲是 《自由飞翔》 《站在草原望北京》 和 《月亮之上》,大家最喜欢的歌手是降央卓玛、凤凰传奇和乌兰图雅。当然,大家心中永远的保留曲目是 《我为祖国献石油》。
对于一个研究井筒的技术员来说,井场上最让他思虑的是井口下面被大地遮住的部分。如果把修井比作一场魔术,那么地面上的劳动往往只是魔术开场前的预热和报幕员简单的报幕,这个修井魔术最激动人心和悬疑的部分无疑是在地面以下。如果把油井比喻成一口大锅,那么,地面上的抽油机大抵只是锅盖,不到起出最后一根油管,你永远不知道这口锅里究竟有些什么。
对于距离井场不远处班车上的修井工来说,井场就是大海中的那片时刻牵动心神的帆影。
对于劳动之余在井场休息的修井工而言,井场是闲暇时摆在水桶上的棋盘,是用矿泉一点点救活的盆栽,是野草地里逮到的野兔和蛐蛐,是无眠的日子里仰头望见的那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