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人生就是一场 “暂坐”

作者:□邱宜东    
2021-01-29     浏览(92)     (0)




  用了近一周时间,我读完了贾平凹先生的新作—— 《暂坐》。可以说,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一直影响着我,这次他的新书一出版,我立即买来认真阅读。
  贾平凹先生说,在七十岁前,《暂坐》可能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部21 万字、描写一群女性的都市小说,先生写了整整两年,比以往的作品写得都慢;以往的作品他最多修改两遍,而这部小说他修改了四遍。年近古稀的贾平凹先生为什么要费尽心力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带着疑问,从 《暂坐》 的小茶庄中,我看到了先生眼中这个世界的众生相。
  “暂坐”是西京城里的一个茶庄。茶庄就像 《红楼梦》 里的大观园,12个戴玉的女性在这个茶庄里演绎了新时代的人情世相。
  作者以一个生病住院直至离世的女模特“夏自花”为线索,讲述了这些女子在追求经济独立、精神自由、生活幸福时遭遇的困境,以及她们展示出来的复杂人性。她们艰辛、慌张、挣扎、焦虑、恐惧,在错综复杂的关系脉络里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又以爱和希望支撑着前行。
  故事发生在“2016这一年”。贾平凹先生以他熟悉的西安为背景,结合城中的雾霾、真实的街巷、美味的小吃、马航的空难、市委书记的倒台等现实事件进行创作,没有刻意变异和荒诞,没有华丽装饰和渲染,平直地铺叙下来,笨着、憨着、涩着,带着肯定的力量,保持长久的味道,用超现实主义元素描写现实社会。
  我觉得,这是一部作者真诚袒露自我心灵的非虚构实录。贾平凹先生说,《暂坐》 里虽然没有“我”,但“我”就在茶庄之上,如燕不离人又不在人中,巢筑屋梁,万象在下。用他在后记中的话来说:“写作中常常不是我在写她们,而是她们在写我,这种矛盾和分裂随处可见。”《暂坐》 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便是生离死别的周而复始,带领我们在时空流转的善恶行为中感受种种环境和生命的果报;也使我们懂得了众生之相即是文学,写出众生相必然会产生对这个世界的“识”,“识”亦是文学中的意义、哲理和诗性。
  比如,作品的女主人公“海若”通过左右逢源织结了一张关系大网,并成了12个成功女士中的“大姐大”。她费尽心机地维持着这张网,却没想到自己也成了这张网中的一个结。为此,她没能逃脱纪委审查,经营的茶庄最终在爆炸声中化为乌有。作为一个普通女性,“海若”具有乐于助人、豪爽义气等优秀品质,但她又常常逃不过现实社会的打击,向往婚姻却又独身一人带着叛逆的孩子生活。
  比如,“陆以可”曾经一心想摆脱父亲辍学做生意,但没有成功。后来,在西京偶遇了一位与自己去逝多年的父亲长相颇像的修鞋匠后,“陆以可”的生意开始顺风顺水,她认定那是父亲的在天之灵在庇护
她。作者把长相的这种神似称为“再生人”。这样的经历看似迷信,但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让人说不清、道不明。
  12个如“美玉”般美貌、成功的女子,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沉沉浮浮,展现着悲欢离合。
  小说开篇,12个美女聚在茶庄一起喝茶,与 《红楼梦》 中大观园的金陵十二钗起诗社何其相似。再到茶庄爆炸,又与大观园抄家后十二钗各自散落天涯异曲同工,终归落了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所有的人不过是在人世间的“暂坐”。
  生离死别,周而复始;人生无常,因缘果报。“识”就是文学诗性。《暂坐》 里的作家、书画家“羿光”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贾平凹。先生以他的人生阅历告诉我们现实生活的诸多哲理,通过“羿光”的视角揭示的人生观、政治观、艺术观、两性观、爱情观、生态观,展现出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暂坐》 中的巧合很像一种“宿命”的表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人都想轻轻松松挣大钱。小说中,经闺蜜“严念初”引荐,“应丽后”把巨额资金借给某医院王院长的朋友,结果那人卷钱跑路了。“应丽后”原本谋算的是通过高利息“盈利”,没想到连本钱都要不回来。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比比皆是。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进而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利益面前,应(丽后)严(念初)两位女士从“闺蜜”变“冤家”的故事,恰恰应验了生活中的简单道理。
  最后说一说 《暂坐》 里的语言。在我看来,整部作品呈现了一种诗意和哲理。小说的开头写道:“杭州有个山寺,挂着一副门联:‘南来北往,有多少人忙忙;爬高走低,何不停下坐坐。’ 坐下做甚?喝茶呀,天下便到处有了茶庄。西京城里也有着一家,名字叫暂坐。”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首通俗易懂、充满哲理的叙事性“点题诗”,巧妙地点出了小说的名字,如同 《红楼梦》 里的开篇词一样。此外,文中有的段落、有些描写,只需断行或去掉几个字词,就变成了一首绝妙的好诗,就如我在微信朋友圈发的这段话:深秋,薄念/花不语,风却懂/有些人,来了去了/有些人,近了远了/你看,匆匆一年又是秋/岁月不堪回首/故人不如初/不过在这人间,暂坐。
  每每读到精彩处,我都会用红笔划上。读完一遍,书也勾画得不成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