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五中全会怎么看
党中央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远景目标建议,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一以贯之的独特做法,这一做法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坚持了67年、成功开展了14次。这充分体现和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这一点,为什么只有我们党能够做到呢?因为我们党是一个使命型的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除了国家、人民和民族的利益,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我们党这样的使命型执政党,才能深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才能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志向和情怀,才能够克服短视行为、功利思想、权宜之计,才能保持建设、改革、开放等各项事业的连续性、稳定性、可预期性,才能够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因此,五中全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完全感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注脚!
二、从五中全会学什么
聚焦到五中全会本身,从宏观角度看,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稿,是我党重大历史文献中又一篇“大文章”,是名副其实的“大手笔”,其中阐明了“大变局”,描述了“大时代”,指出了“大趋势”,明确了“大方向”,阐述了“大战略”,确定了“大目标”,部署了“大任务”,解读了“大循环”,强调了“大市场”,制定了“大举措”,规定了“大动作”,体现了“大视野”,凸显了“大格局”,拥有着“大境界”,抒发着“大情怀”,蕴含着“大道理”,深藏着“大智慧”。其中蕴藏着关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的规律和密码,闪耀着科学和真理的光芒,需要我们深入研学、深刻领悟、用心把握。从上述一个个“大”字着眼,立足实际、学思践悟,方能感受“大气”、走出“小我”、走向“大我”、成就“大器”,才能为做一个“大写”的人奠定坚实根基。
三、学习之后怎么办
要学以致用。五中全会涉及的内容都是“国之大者”,好像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细究,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和未来都密切相关。事无大小,万殊一辙。我们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脚,努力用“大道理”来指导自己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比如,五中全会精神的精髓要义是“三个新”: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基本现实逻辑和时代背景。对此,作为教育工作干部,不但自己要懂,还要帮助广大师生通晓这一点,并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再比如,五大新发展理念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奉行的根本价值理念,每个人也都要遵循和践行。只有人人将此作为立身之本、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才能顺应历史潮流、跟上时代步伐、踏准社会节拍、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