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 - 《菏泽学院报》
重逢的希望
作者:● 化学化工学院 18级 柴政
文章描述了中秋节的氛围和意义,表达了重逢的希望和思念之情,以及在新的环境中勇敢前行的信念。
告别过去,重新迈上一个新的起点,和过去的朋友告别,在天各一方的日子里,曾经形影不离、并肩作战的同伴只能变成通讯录上一个个带着往昔记忆的备注,地域相隔,但用心连接的纽带也渴望重逢的喜悦。这时,我们便需要一个契机,能面对面让内心的牵挂得到抒发,而节日无疑便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中秋可以说是最能慰藉心灵的。不同于清明的感伤、春节的忙碌,中秋在合适的时间节点,把远方的朋友和故人齐聚一堂。漂泊在外,缺少的正是这份陪伴和可以倾诉的人,唯有几轮圆月最能打动人心,也唯有几块月饼最能解异乡凡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是千万游子漂泊在外、不能归家的共同心愿。太多的思念和牵挂只能通过明月搭建起与远方的联系,明月是无声的,更是多情的,它皎洁的光辉不偏不倚,传递着每个亲密伙伴无声的问候。
希望是天南海北的游子齐聚一堂,共话心肠。围聚着的每个人都在分享自身经历和感悟,人生阅历换化成最朴素的语言,安慰、鼓励的话悄然而至,一股暖流涌上心间,喜悦中更添一丝温情。各地的美食陆续上桌,待到老人夹起第一块后,众人才纷纷起筷,谈笑声此起彼伏,只有在儿时的玩伴面前才能卸下生活的疲惫。小孩的嘴角尽是油星点点,手中拿的、碗中盛的,都是打小未见的稀罕物。一顿饭下来,那种熟悉的儿时氛围便全回来了。
希望是一家人共同赏月的朗朗笑声,各种口味的月饼锁住了孩子们的目光。水果味的月饼更是成为争相争夺的对象,几个小孩围成一团,等待着家长平均分月饼,家长也丝毫不敢含糊,稍不留神,哭声就会响彻天际。待到都心满意足之时,一口下去,牙齿上沾染了红、绿、紫等各种颜色,好似打翻了画家手中的颜料盘。玩累了便坐在长辈怀里,听长辈讲过去的日子,上山砍柴、下地割草,思绪越飘越远,老少一起在竹椅上打起了盹……天上的圆月每年都在变化,地上的圆桌围着的人也在变化,红木椅子上少了熟悉的身影,几个婴儿的到来给家庭又增添了几分希望。
希望是单纯地期盼着中秋的到来,每晚抬头观察月亮变化,心里默默计算着日子。终于,中秋踏着月的光华而来,皓月当空,袅袅秋音,别有一番韵味。中秋承载着太多的记忆碎片,小时候对于美食的渴望,长大后对于重逢的期盼,零散的记忆在一次次邂逅中慢慢找回,太多的幸福和喜悦充斥心间。村庄头不时的犬吠,泥土混合着落叶芬芳,围坐桌前欢笑赏月的家人,共同装点出一副最古老、最典雅的中秋画卷。一幅幅画卷萦绕在脑海深处,成为尘封在内心深处不能轻易启封的宝藏。
夜色渐浓,各家各户在月光的映照下开始收拾庭院的残余,相聚总是短暂的,淡淡的月光下其实早已藏匿着一抹忧伤,热闹散去后,在分别的预期中不自觉地增添了几分怅然,梁实秋如是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去接你。”在重逢的希望中,我们在新的环境中终会日益勇敢。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人生的路总要我们一个人走,而带着心中的那份重逢的希望,在孤单或者受到委屈时,心中总会腾起坚持下去的信念,因为总有人在远方相信你,祝福你,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