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2193期)
一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同志1930年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写出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延安整风前夕,毛泽东同志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和判断中国国情的科学方法。毛泽 东 同 志说:“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篇著作中,对中国国情特别是中国农民的各个主要部分作出极为深刻的分析,这得益于他长期以来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1941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及《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并设立调查研究局,各中央局、区委、省委或工委也成立调查研究机构。调查研究在党内蔚然成风,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被确立下来。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期间,他跑遍了所有村庄。在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之初,他花一个月时间走遍闽东9县132个乡镇开展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二是结合实际创新创造。变革与创造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延安时期,党总结了苏区时期的经验,创造出以“抗日民主制”为核心的新型法制体系,实现“三三制”,通过民主协商优化社会治理,充分照顾到积极抗日的各阶层的利益,在广泛的社会层面实现了公平正义。毛泽东同志要求陕甘宁边区要在执行党的政策中自觉承担试验、推广、完善的任务。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创造了“把抗日战争与民主制度结合起来”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新模式。按照“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原则,推行精兵简政,解决机构臃肿、人员复杂问题。在人民司法实践中,党还创造出把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运用于案件审理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延安时期的创新创造远不止这些,在土地革命、妇女解放、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方面还有许多探索尝试,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提供了经验。
三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延安时期,我们党对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1937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对张国焘的“领导错误”“右倾机会主义”“忽视党的领导”等错误进行全面批判。党的七大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错误思想,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有了深刻认识。延安时期,我们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党的领导规律、党的建设规律、政权建设规律,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1940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是对人心向背的政治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只有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我们党才会永葆强大生机和活力,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四、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牢记使命、服务人民,保持了为人民利益、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革命姿态
一是坚定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属性所决定的。毛泽东同志在《在抗大应当学什么》的讲话中指出,学员来抗大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不是为了自己的家,而是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家,牺牲一切”。一切为了人民,既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诸多方面。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革命烈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我们党的全部历史,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历史,是为人民谋福祉、依靠人民夺取胜利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他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人民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发展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新的内涵,对于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深厚的家国情怀。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从严治家、勤俭持家,保持了红色家风。访问延安的埃德加·斯诺发现共产党普遍生活俭朴,他看到毛泽东的住所“非常原始”,“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张闻天夫妻结婚“两个行李卷合在一起就是了”,林伯渠眼镜腿儿断了一条,就用绒绳拴着。中国共产党领袖们廉洁朴素、艰苦奋斗的人格魅力令斯诺深受感动,称之为“兴国之光”“东方魔力”。美国历史学家瑞贝尔·卡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延安时期成了一个神话般的时代,也是一个因勤俭节约、同志友爱,以及相对来说不分社会等级、全民共享思潮而闻名的地方。长征老兵们的士气和情感,使得延安成为一个从不计较个人财富与权势的圣土。”政治信仰与道德人格有着紧密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这些要求都与延安精神一脉相连。
三是不懈的奋斗精神。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面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艰苦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39年5月,延安召开庆贺模范青年大会。毛泽东以“永久奋斗”为题发表讲话,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我们党一经成立,就肩负着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不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以延安精神滋养初心,就是要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本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