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作者是挪威探险家艾林·卡格,这是一本用几个思想片段连接而成的哲学书。这本书虽然简短,没有杂词冗文,但是却以一种平静而睿智的语气将生命的智慧告诉每一个读者。
何为安静?是清晨独自站在略带凉意的晨风中看着黎明的到来吗?还是对着静谧的夜空,望着满天的繁星发呆?或是听着周杰伦的 《稻香》,真正坐在稻田旁?这些都可以是安静,但前提是你要有一颗不受外界打扰、足够强大的内心。想来也就是古人所说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原来对于安静,古今中外竟又如此一致。作者在这本书中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人孤身处于大自然的心理状态,没有惊天动地和杂念纷扰,面对着令人震撼的大自然时,内心充满了安静,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或是可怕,在安静中思考生命的意义。
安静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很向往作者描绘的大自然,同时也开始追寻安静的力量。
喧嚣中也会有安静。比如一个小女孩儿依偎在父亲温暖的怀抱中,纵使身旁人流涌动、步履匆匆,父亲的力量创造了一瞬而又永恒的安静,这是安静的力量,这是生命的责任,这是时间的流逝中无法冲去的生命印痕。
混乱中也会有安静。在地震过后的断壁残垣里,会有一束野雏菊从破败中悄然挺起生命的摇杆,哪怕下一秒是粉身碎骨,也要在这一秒告诉世界:它来过,它曾对抗时间,它带来了春天。受伤的人们看见这一抹色彩时,心中很是平静,这一刻的安静使得万念俱灰的人们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
面对死亡,我们敬畏、肃穆而又安静,除了对于逝者的尊敬外,我们更多的是思考。犹太人说,让一个孩子获得最好的成长,便是让他目睹一场完整的葬礼。当一个男孩子开始深度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为了梦想而拼尽全力,他便成为了男子汉。诚如王安石在 《游褒禅山记》中所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容易麻木,越来越多的人抱怨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任何人或事都被贴上了功名利禄的标签,人与人之间的纯粹与美好常常在叹息间逝去。我们不停地追赶时间,又被时间追赶,好高骛远、追名逐利,安静被视为了浪费。我们一再强调珍惜时间,却是在庸庸碌碌中只为追求所谓的成功人生,而想快速地到达生命的尽头去豪迈一番,可当有人到达生命的尽头时,却幡然悔悟 “原来那些来来往往的日子,就是我们的生命”。
安静,是一个发现自我、享受生命的过程。静下心来吧!洗去那些浮躁,活出真实的自己,让我们鲜活的生命更加丰盈充实!
(作者系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