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报》

相与及盛年

作者:学生记者团张思琪    
2020-12-01     浏览(38)     (0)

阳春百花生,摘插环髻前。捥指蹋忘愁,相与及盛年。

——(南北朝)臧质《石城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登高而望,竟陵石城里,半城春水一城花。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就有少年划着小舟,打城西的柳荫里穿过。兰舟远去,水纹渐渐消了,那歌声似乎还若有若无地荡着——“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浆,催送莫愁来”。

莫愁这个名字太难说,谈不上世家蕴藉,却也说不上粗俗,不过是人间烟火里一对夫妻,为女儿许下的最简单的心愿——顺遂无忧,一世莫愁。歌谣里,她是平凡人家的小女儿,言笑晏晏承欢膝下,采桑织锦,斗草折花,渐渐出落到豆蔻芳华。她划着小船从城中过,澄江如练,满城的少年竞相追逐,唱着低回的情歌。

这是六朝时的风流,江南的水色烟光千里荷塘,人人唱着的,都是直白不加掩饰的情思。“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剑敛裾”“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少年少女,情思萌动韶光正好,采莲时情意流转也好,弄莲子时思念也罢,那最初的爱情最真挚最无瑕,是匣中珠,是枝上绿,是最美最好的一捧新雪,莹莹湛湛映着清辉。

她嫁给领家的年轻人,当年机上织就的罗绮,裁成云霞一样的嫁衣;母亲教给她的如意连绵的花纹,连着当年与女伴含羞画出的新巧样子,都密密地绣进衣裳里。眉黛轻扫朱唇点就,镜子里的新嫁娘陌生又熟悉,让她恍惚想起往事。想起儿时他骑着竹马,青梅盈盈坠在枝上;想起年少的花朝节,春光潋滟,他折一枝杏花送她;想起婚约初定,她瞧见他羞得转身跑开。为何愿意嫁给他呢?她也说不出,情不知所起啊,一往而深。

夫君待她很好,莫愁莫愁,她真如名字一样,一世无忧。

这个姑娘的故事太美好,让后世的女子都忍不住艳羡,乃至于经年之后,许多灵秀的姑娘在歌里都被唤作莫愁。痴情的少年撑着小舟,将那首“催送莫愁来”的曲子唱给心仪的姑娘。

后来梁武帝也写了一首《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候……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歌里的莫愁美丽灵慧,更嫁得如意郎君,同样许多人艳羡,然而萧衍笔下莫愁早已不是最初那个姑娘了。洛阳城的莫愁嫁得富贵,玉堂金马,却遗恨未遣,恨自己不识真心之重,未嫁给与自己两情相悦的邻家少年。

那个住在竟陵石城的莫愁,嫁给心上人的姑娘,日子也许过得清贫,但与那人共度的每一日啊,都是无忧忘愁。富贵又如何?煊赫又如何?都比不得那未改的初心,比不得那些光阴岁月,比不得儿时相伴、少年相爱、老来相守。

古板的理学家总是指责六朝冶艳绮靡,连温柔敦厚的《诗经》名篇也不免被扣上“郑声淫”的帽子。可那哪里是放荡?红拂夜奔,西洲莲曲,还有《关雎》里男子对女子真挚的爱慕,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人间情事。年轻时不去追逐,难道要等老了才去叹息?

还是那首诗写得好:“阳春百花生,摘插环髻前。捥指蹋忘愁,相与及盛年。”花还在开,青春仍在,这样好的时光,怎么能不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