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雨,中共党员,博士后,副教授,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现任环境科学系副主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校生态文明研究联盟理事。入职执教八年来,先后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庐陵之星、首届十佳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互联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和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竟赛江西赛区三等奖2项,井冈山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荣获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传道授业解惑,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作为高校专业教师,肖小雨始终坚持做引领学生走进专业领域的“摆渡人”。参加工作时正好赶上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首次招生,受师资的局限,不少专业课缺老师,为解学院燃眉之急,他主动承担主讲了包括《环境工程概论》在内的4门专业课的上课任务。拿起教鞭以后,他就把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执着追求。初入讲堂的他曾因教学经验不足和学院教学要求高而倍感压力,但他没有因此懈怠和退缩,本着人民教师的初心使命,他虚心学习,勤于钻研,在学院领导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悉心引导和帮助下,很快站稳了三尺讲台。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秉承专业教学既要让学生感到快乐,又能掌握知识点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追求“把课上漂亮来”的理想。他坚持鼓励学生对其课堂教学情况提出意见、指出问题,并耐心给予答复,根据情况及时修正和改进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他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
凝聚团队力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教师,肖小雨十分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操训,努力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摆渡人”。担任指导教师以后,他坚持每年吸纳一定数量本科生根据兴趣进入实验室做课题研究,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他指导的本科生团队获得各类创新创业项目10多项,学科竞赛奖项5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2项。师生共同完成的专利申请、研究论文发表和软件著作权等成果20余项,团队培养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30多名。
强化关爱帮扶,解决学生生活困惑
作为专业负责人和班主任,肖小雨始终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力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摆渡人”。他深知,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心的人学历再高,知识再多,也不可能成为好老师。要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用宽广的胸怀去尊重、包容、欣赏每一个学生,激励他们成长成才。他曾担任过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导师,同时也担任过环境工程专业的班主任。他善于了解学生,常常深入学生中开展谈心谈话,亦师亦友,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传授成长心得和人生奋斗经验,细心周到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用真诚的态度触动学生心灵,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帮助他们走出迷茫,激励他们直面困难,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基础。这个暖心的导师和班主任,感动了许许多多学子,为他们的求知和成长,注入了爱和感恩的基因。在第36个教师节当天,他收到了从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在江苏省宿迁市应急管理局工作的2017届毕业生王俊丹同学的致谢短信:“小雨老师,感谢您在我青春道路上给予的陪伴和指引,谢谢您!”
助力疫情防控,主动为学生保驾护航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肖小雨积极充当呵护学生健康的“摆渡人”。在5月份学生返校期间,他不是班主任,却主动申请担任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的机动服务人员。他每天都按时到宿舍接待点学习和熟悉防控要求,并做好随时待命准备。在学生返校第一天傍晚时分,他正在家里吃晚饭,突然接到任务:学院两位因体温异常的学生须去医院复查,他立即放下筷子,驾车接送学生去附属医院,到医院后为两位学生办理复查手续忙前忙后,并嘱咐护送的学生做好防护,直到任务完成。细致热心的服务,让学生生们感动不已,纷纷点赞。
肖小雨老师始终追求“做一个合格党员、当一名优秀教师”的理想,他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长期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教学科研工作开拓进取、精益求精;育人工作勤勤恳恳、敢于担当,堪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能“摆渡人”。八年来,他教书育人成果丰硕,表现突出,成了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的一个优秀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