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那天早晨,走在教学楼的路上,感到了丝丝清凉。有发黄的叶子落在头上,心情也随着落叶慢慢地沉。抬头看看,天依旧灰蒙蒙的,路灯已经灭了,不时有刺眼的车灯照过来,让人看不清前面的道路。
似乎总感到夏、秋两季是在无声无息中度过的,岁月的流逝总也显示不出它们的别具一格,可是,直到有那么一天,当你走在丛林一角,忽而一片金黄的树叶落地,飘过你的视线,你才突然间明白秋天已经姗姗而来了。
“万里悲秋常作客“,骚人墨客用敏感的嗅觉写下在秋中的慰藉。它或许不是梦想的归处,但却是疗养身心、养精蓄锐的好季节。把秋之脚放在心上,人类叹出了愁情万怅。秋也许会说“我本是一个欢快的季节,是谁把我放在心上夜夜饮泣”。但这怪谁呢?要怪就怪秋日凋零的树叶,是它在涩风中带着秋的信仰处处显扬,让世人睁开眼看到的仅是光秃秃的一片,难免惆怅,感叹生命的流失。
在诗歌中,秋常常被用作意境的写照,清冷、萧瑟、寂寥、悲凉、质朴,是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凄寒之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秋日意境开阔悠远;“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秋日更显豪迈奔放。苏轼这个大才子,心境随世态而渐老,他的笔下既有色彩斑斓的五色之秋,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有往事如烟不可追忆之苦,“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还有人生如梦不堪回首的浩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宋代林逋则把秋的景象意象化,“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多情善感的柳永,此刻抛开了浅盏低吟,唱起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放之歌。
几经风雨,生活还是平平稳稳。就这样静静地看着落叶,飘飘洒洒。落叶似泪,流不尽的苦闷只有在干枯中衰落,夜风的快意也成了“泪”的凝结。人总在成长,生活也就有了层次。像李煜“无奈朝来寒而晚来风”的感慨也曾有过,毕竟有些事会成为一种“多余”而尽显“无奈”。在秋风中沉思,每一缕都是不同,看惯了秋风,听惯了秋雨,心中的浮动会渐渐平静,然后一切又会静谧起来,秋风飘远时,心中又多几分期盼,不舍得秋风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