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北北方学院 - 《河北北方学院报》

山河已安好,英雄可回家

作者:2019级法医学1班 钱途    
2020-10-25     浏览(157)     (0)


离去尚是少年,归来已成忠魂。

那是跨越了70年的等待和期盼,那些被时光留在过去的故事,被岁月锁住的战火记忆,只有等待英雄归来时,才能在人们的脑海里重启。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这是一个讲了七十年的回家故事。

在韩国北部坡州市、距离朝韩军事分界线仅6公里的一个村庄旁,一条泥泞的小路尽头,有一座几乎很少有人知道、颇为神秘的墓地。这里共安放了数百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但他们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生于何年又死于何日,全都是空白。木板做的简易墓碑上,写得最清楚的就是译为 “中国军”的韩文。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染红了异乡的金达莱花,英名万古流芳,但忠骨难归故土,英魂难以安息。如今,山河安好,国泰民安,将骸骨接回家是另一种让志愿军烈士与祖国重聚的形式,终于烈士们魂归故里,这段几百公里的回家之路,他们足足走了将近 70年。

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护送灵柩的车辆从沈阳机场驶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30公里的长街上,电子屏上显示着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市民自发来到街头,欢迎阔别祖国70年的英雄回家。27岁的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战士张国瀛说:“当我把志愿军烈士的棺椁抱在怀里时,感到像山一样重。”当年奋勇抗敌的七尺男儿的伟岸身躯,如今一个小小的木盒便能装下,连普通人也能轻轻抱起。不过,当木盒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被郑重地覆盖上国旗时,仿佛一切又变得沉甸甸起来。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秉持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怀揣着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气魄,让新中国的人民再一次找回了自信。战争的胜利至少换来了新中国五十年的和平,给了我们休养生息的时间。之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一个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为此,我们要向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向将生命留在异乡的烈士致敬。

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黑暗过后尽是曙光。让我们向英雄致敬,欢迎英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