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城市学院 - 《湖南城市学院报》

一切,从新出发

——我校2020年迎新工作侧记

作者:郑茜文  唐思雨  阳柳    
2020-10-15     浏览(93)     (0)


志愿者引导新生报道。         钟泽阳/摄

2020年,抗疫之旅延缓了新生返校的进程。经过漫长的等待,9月25日下午,我校迎新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此时的龙城大道上早已撑起了蓝色的迎新棚,两旁成排的树上也挂起了许多红色的横幅,来来往往的人群,大大小小的行李,还有混杂在人群中鲜艳的“红色马甲”,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传承温暖

偌大的行李箱滑过湿漉漉的油柏路,压过一片片枯黄的残叶,停留在一个个迎新台前。迎新棚里边挤满了人,他提着厚重的被子总被挤出人群。连绵的雨打湿了他半个身子,但他并不恼,耐心地等待行李主人登记注册。

他是来自1903603班的阳标,说起做志愿者的目的,他用了薪火相传四个字来概括。初来乍到时,学姐学长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这位心思细腻的男孩一直用心保存,阳标渴望有传递温暖的机会,所以他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说起他带的第一个新生,这位阳光开朗的男孩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窘迫,由于是第一次参与迎新工作,阳标带着学弟足足绕了学校大半个圈才找到正确的办卡地点。顺利办完卡后,他拖着行李穿梭在雨中。雨下得越来越稠密,而新生不断涌入学校,为了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他顾不得拿伞了,三步一小跑地前往新生所在的宿舍。

经过一次滑铁卢,阳标的志愿者工作越来越顺利,心情也愈发舒畅。他带着新生一路过关斩将,耐心地向他们介绍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快递点的位置、食堂的饭菜、超市的选择……被问到迎新感受时,阳标愉快地说:“我在学弟学妹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懵懵懂懂,不问世事。我希望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当初的那份纯真。”

忙碌的时光总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感觉到疲惫的同时更多的是满足与快乐,他希望这份温暖会一直被传递下去。

 踏上征途

“老家在新疆,一直住在大姨家。从高中开始,就是我一个人住了。”他叫石生斌,汉语言文学专业2005501班的新生,一个独立爱好文学的男孩子。从青海到益阳,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旅程。开学前夕,这位男孩提前一星期抵达湖南,想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一直景仰橘子洲头的他终于见到了它的真面目,“很壮观,游客也很多,非常的热闹。”在谈及这段旅程时,石生斌流露出满足的笑容。

在长沙停驻几日后,他马不停蹄地前往益阳,刚踏进校门,他就淹没于学姐学长的热情里。“天空下着小雨,学姐一边积极给我引路一边给我撑伞拿东西,她身形小小的,可是帮我一起搬行李的时候我觉得她身体内藏着巨大的能量。”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石生斌留意到学姐的衣袖湿透了,他抬头看着小小的雨伞向他倾斜着,他的心上有几丝暖意缓缓流过。本想将伞朝她移去,可却拗不过学姐的好意,他只好红着脸连声说“谢谢”。

来到寝室后,他看着崭新的床铺、明亮的灯光,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将收获更好的自己。

独自启程

25日下午,来来往往的的士路过学校北门,从一辆车上下来了一个女孩,她叫孙靖,是土木学院2003302班的新生,与她同行的是她的母亲和干妈。孙靖屹一下车,一位穿着红色马甲的学长小跑过来问她:“学妹,你是土木工程学院的吗,是的话跟我走吧!”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学长便拎起行李领着她往开学点走去。

“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觉得学校很大,装修特别好,特别漂亮。”在谈到对即将生活四年的学校的初印象的时候,孙靖的喜欢溢于言表,想要探索大学生活的心境呼之欲出。她忍不住抛出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学长耐心的“照单全收”,哪家超市最实惠,哪个奶茶店经常有优惠活动,她都已了如指掌。到达报名点时,她看见学长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顺着鬓角落在衣襟时,心里的那股暖流直达喉口,最终化为一句郑重的“谢谢”。

来到新生报名处后,孙靖屹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一只虫子飞进了她的视线里,她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这个微小的动作立即被学姐察觉,她手疾眼快的往纸上一扫,小虫子立即飞走了。学长学姐的细心让孙靖屹感动万分。

儿行千里母担忧,孙靖屹的母亲和干妈不禁伤感起来。“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是车接车送,过的都是走读的生活,从来没有离家这么远独自一个人去外面学习生活。”山东到湖南,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如今,母女两只能通过电话传达思念。

第二天清晨,当孙靖屹独自站在湖南城市学院大门口时,她开始期待一个人的旅程了。

9月27日下午5点,天渐渐放晴,我校的迎新工作也圆满完成。走在龙城大道上,我们仿佛还能听见新生们拖着行李走过的声音。校园广播的音乐如期响起,整个校园沉浸在热闹的海洋里。现在到了他们面对挑战的时候了,新的旅程即刻开始,一切,从新出发,我们也在心里默默为他们祝愿,愿她们拼搏奋力,永远不忘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