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农业大学报》

一稻两收亩均增效千元
河南水稻粮饲双优双高项目喜获丰收

2020-10-25     浏览(101)     (0)

水稻粮饲双优双高试验示范项目在信阳成功进行,再生稻亩产达到504.1公斤,增加农民收入并解决南方稻区养殖业饲草供应的技术问题。该项目通过水稻全株青贮和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了再生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专家组对该项目表示肯定。

专家组成员、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宣布测产结果  李洪振摄
专家组成员、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宣布测产结果  李洪振摄

本报讯(记者周红飞)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白露已过,稻穗低垂,在信阳光山县北向店乡李楼村,千余亩长势喜人的优质水稻将大地铺成一片金黄。这些水稻出身不凡,他们都是由河南农业大学赵全志教授领衔主持的水稻粮饲双优双高试验示范项目的试验品,承载着为国家探索优质口粮和优质饲草高产高效新模式的使命。

10 月 11 日上午,随着赵全志教授一声“开镰!”收割机在轰鸣声中开进稻田进行现场收割,正式开启对该项目再生稻的实打验收。

在收获现场,来自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和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水稻栽培、育种专家以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信阳市各级领导,和赵全志教授团队一样充满期待。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成吾参加实打验收活动。

“我宣布,水稻粮饲双优双高试验示范田项目再生稻实打验收产量为亩均 504.1 公斤!”上午 11 时许,随着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宣布项目测产结果,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掌声,也同时宣告该项目再创新高、再获成功。“了不起!再生稻能有这样的成绩,我们的粮食安全大有保障!”林文雄从事水稻研究数十年,特别是在再生稻方面是权威,对于今天这个测产结果,他表示十分有意义。

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成熟收获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水稻。作为长年开展水稻研究的赵全志,敏锐发现再生稻的产量和效益科研潜力。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赵全志团队组织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联合河南省农技总站、信阳市农科院、光山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从 2019 年开始在信阳市光山县富仁辉实业有限公司开展水稻青贮 + 再生稻高产试验示范,目的很明确———“就是提高再生稻产量,增加优质稻米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探索解决南方稻区养殖业饲草供应的技术途径!”

该示范项目名称为“水稻粮饲双优双高试验示范”。“双优”是指优质稻谷、优质青贮饲料;“双高”是指饲草和再生稻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其研究的核心是水稻全株青贮技术和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经过两年的试验,结果已经达到了赵全志团队的目标。传统再生稻头季稻在信阳市平均亩产 1200 斤左右,再生稻产量 300-400 斤,亩产出 2000-2200元。今年采用水稻全株青贮 +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后,仅桃优香占一个品种亩产水稻全株青贮鲜草高达 3815 公斤,再生稻超过 1000 斤,按照当前市价估算综合收益至少在 3200 元,每亩最低可增加产出 1000 元!“这是好消息。信阳现在再生稻种植面积 40 万亩,如果能将这项技术推广开,每年保守将产生 4 亿元的巨大效益!”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巍峰对此结果感到振奋,并随即安排市县农业部门研究推广对策。

但是从赵全志团队研究的指标看来,该项目的重大意义还不仅仅是增收这么简单,“青贮水稻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和粗蛋白含量 分 别 达 到 34.1% 、21.0% 、32.2% 和7.5%,相当青贮玉米优质一级的标准,这就解决了优质牧草来源问题。同时,采用水稻全株青贮 +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稻米不仅产量翻番,品质也显著提高,较当地再生稻整精米率提高 79.3%,垩白粒率降低 21.7%。”团队专家彭廷博士说起技术优势如数家珍。

在随后召开的项目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领导分别就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深入交流。

李成吾在讲话中表示,希望项目组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做大、做强、做实、做精合作基地,推进合作基地的“品牌化”建设,打造校地合作发展的新高度。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表示,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的这项研究将极大发掘河南水稻生产潜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都将产生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