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文理学院 - 《西安文理学院报》

美在文理

这里是镜湖

作者:◇ 本报记者 夕照    
2020-09-30     浏览(497)     (0)

编者按:文理的历史悠久绵长,文理的校园钟灵毓秀。校园以它独有的美,怀抱着刻苦求知的莘莘学子,坐落于校园里的一片片静谧的景致,承载着书香与草木、生机与知识,是令我们每一个文理人为之骄傲的校园“文化”。本期开始,校报将开设本专栏,逐一介绍文理的美景,与读者共赏文理之美。

      提到文理师生最适合休闲散步、朗诵背书的地方,那便是位于校图书馆后方的镜湖了。不仅如此,它的景致优雅秀丽,还兼备舒缓身心、消解疲惫的绝妙作用。四周更有绿植环绕,石桌石椅、亭台小桥,身临其中只觉视野开阔,盎然绿植也端着一派清新自然。

镜湖,顾名思义,便是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倚栏站在湖边望向水面就能看见几枚墨绿色的镜子。那绿,是倒映着的无数垂丝细柳。倘若有几分可贵的耐心,还可以发现鹅卵石的边缘藏着一角长亭的影子。

湖边常常得到飞鸟的青睐,偶有商量好的白鸟排着队濯水嬉戏,憨态可掬的样子最能博人一笑。不过,大多数时候没有被相机记录下来,倒是极为可惜。倘若正巧在场,便是白白得了馈赠。话不多说,或许没过几分钟朋友圈已经安排上了。此番“ 折腾”,便有更多人可大饱眼福。

湖边有一片墨竹林,环境静谧幽深,走进竹林便被铺天盖地的墨竹所覆盖。辅之以石山小亭,正与对面湖心上的小桥遥相呼应。绿色的湖水被风吹皱,散布在小道上的人群也三三两两,大多是松下心头的那股劲,暂时从忙碌而紧张的生活里跳脱出来。冲散莫名的焦虑,随后满怀热情重新开始工作学习。

      镜湖的早晨常常被晨读声吵醒,它揉了揉惺忪的眼睛这才看见零星的人群。手执书本的人有默契的分开数米远。他们往往很少交流,埋首专注密密麻麻的笔记资料。锦鲤悄悄冒头游动,卷起大一片涟漪,很快也一圈圈淡了。

白天大家静坐读书,蓝天白云、鸟啼虫鸣。临近傍晚时分,镜湖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一静一动,分外相宜。

依湖而建的咖啡小店不出意外的成了焦点,露天摆几张长桌长椅,有供人表演的台子。点几杯热饮茶点,一群师生就可探讨聊天很久,你来我往热切攀谈,因此也数不清有多少好点子从此地诞生。正是刚开学的日子,西安的余热还在反复循环,像是铁了心要和你开这个玩笑,心底不免有几分燥郁。但是,被湖畔的凉风一吹,身边有熟识的师友,关心的话语混着些许悠扬的乐器声,手边凉茶放着,在不知不觉间便已然满心欢喜地吞下了一颗消暑解忧的灵药。

直到天黑的厉害了,也不会落到神手不见五指的地步。灯光随处乐见,被弯成拱桥形状的是石桥下的灯串,正对着图书馆的湖面也反射着白光。四周的绿植隔绝大多数嘈杂的声音,剩下了触手可及的安静,虫鸣的声音浮游漂浮在水面的声音也渐渐显露出来。

镜湖并没有固定的样子,春时绿柳抽芽待发,夏时清荷几朵……它安静地存在着,待某时某刻心血来潮踩着影子去往它的方向,看见的是什么样子便是什么样子。但毋庸置疑的是,它承载了你那刻的心绪,也在无时无刻回馈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