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识姜老到成为同事1998年秋,当时正在山东大学读大四的我,斗胆就财政支出改革的几个热点问题写信求教于姜老师。其实,那时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并没有奢望有回信,因为他是财税界的泰斗,可能不会有时间“搭理”我这样一个财税小学生吧?可当一个星期后,我居然收到了姜老师的回信,信中,姜老师不但解答了我的问题,还鼓励我多思考、多钻研,这坚定了我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的决心,后来我怀揣着这封信,亦是怀揣着求学梦想来到了北京,踏进了中财的大门。只可惜,到北京后,辗转搬家六次,珍藏着的信件难觅去处了,实属遗憾。1999年5月4日,在研究生复试中,我第一次见到了和蔼可亲的姜老师,他坐在五个面试老师中间,那样友善、那样朴素,他当时问我的是关于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在之后的研究生生涯中,我亲耳聆听了姜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及他的关于财政监督、比较财政管理等闪亮的学术思想,最幸运的是,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我竟然留校成为了姜老师的小同事。
心中牵挂着爷爷
2007年起我因为担任行政职务开始坐班,那时我的办公室在8层从西面数的第二间。远远地就听见脚步“擦擦擦”的声音,我知道姜老师来了。赶紧跑出办公室,去迎接姜老师,他每次都惊喜地停在那里问我,“你怎么知道我来了?”,而我会搀着他没大没小地笑说“因为我们有心电感应啊!”,然后我们都笑了。还记得,每次假期之前,姜老师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回老家,让我回家给父母带好,等假期回来,姜老师又会关切地询问我父母身体怎样,家里怎样,让我感到特别温暖。而我远在农村的父母心中也牢牢记住了这位在北京的大教授,也时不时在电话里问我姜老师身体怎样。
从2012年不知什么时候起,姜老师的脚踝走多了就肿胀,有一次师母陪他来学院取报纸,我把他们送到一层后,他们坚持让我回办公室。我拗不过但又不放心,就从8楼的窗户向外眺望,迟迟不见他们的身影。好半天,才看见姜老师和师母从电教楼门前缓慢地向南走走停停。我赶紧跑下楼去从门口叫了一辆的车,开到他们面前,谎称我要出去办事,正好路过,把他们送回了家。看得出,那次,姜老师确实走累了。后来师母跟我说,得亏我把他们送回家,要不然真走不到家了。自此之后,姜老师就很少来学校了,学院领导知道情况后也千叮万嘱,不允许他走到学校来,而是安排大家给姜老师送报纸。当时,张淑芳老师和我有幸接了这个任务,于是我也多了一些接受姜老师谆谆教诲的机会。
2015年9月7日,开学的第一天,我去姜老师家看望他,正巧得知他摔了一跤,哪想到自此姜老师就再也没有站起来。无论是在医院或者是在家养护的日子,学院领导和老师们都十分惦记姜老师,我隔段时间去看姜老师或师母的时候,就把学院领导和老师的问候带到。把学院最新情况带到,每每说到学校、说到学院,虽然语言表达受限,但看得出,姜老师眼睛在说话、在笑,他心里惦念着财税学院的老师们。还记得,2016年12月29日,是我最后一次看见病榻上的姜老师,当时他病情比较稳定,在姜老师大女儿的伴随下,我去世纪坛医院看望他,虽然他当时不能表达什么,但能看得出,他很开心,特别是一听到说学院、说学校的时候,他的眼睛就很有神。......
“我的党费什么时候交?”
每次跟姜老师交流,总能被他这样一位优秀老党员热爱党组织、对党无限忠诚所感动。从苦难日子里熬过来的姜老师,对党更是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他曾多次谈到,没有党,他就没有机会到苏联去学习,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他的今天。即使是在特殊时期,他曾遭受冤屈,但他始终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每年“七一”党的生日,学校、学院党组织都会派老师去看望姜老师,碰巧我经常在学院,所以几乎每年都能有机会在这一天,再次跟着姜老师的思绪,回到过去的年代,也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伟大的党在任何历史关键时刻,总能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更深刻地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每次与姜老师攀谈,于我们,都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让我们更加热爱伟大的党。
每每去看望姜老师,他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的党费什么时候交?”那时候组织上的党费基本上半年一交,但他怕晚交了党费,每次都把党费先放在我这里,而我则在党组织收党费的第一时间就会打电话跟他汇报党费交上了。能感受到,电话的那头,他舒心地笑了。2015年9月姜老师摔伤住院,之后很难用语言进行表达,但有几次,通过他的嘴型,我读出来,他又在问党费交了没有。再后来,我去看他时,就主动跟他说,党费交了,师母都给交了,您就放心吧。他就会心地笑了。
“是我们没有把学生教育好”
姜老师是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之一,年近90高龄之时,还撰写论文,出版教材,担任授课教师,指导研究生,做本科生的成长导师。2009年,学校启用沙河校区,新生入住沙河。为了让新生体会学院大家庭的温暖,学院每年的本科生与成长导师见面会也特意安排在沙河。虽然路途较远,但姜老师每次都从学院南路校区坐车到沙河校区看望学生,全程参加整个下午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摒弃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采取教学和研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式,并将他探索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教改论文,使更多的年轻老师深受启发,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中受益。除了在课堂上,姜老师还经常在课后与学生座谈,为学生、为青年老师批改论文,小到标点符号、大到学术观点,他都一一点评,评语的字数甚至超过了论文的字数。可以说,在教学上,姜老师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记得有一年,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工作中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姜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特别痛心。他语重心长地说:“是我们没有把学生教育好啊,”做老师,就要对学生一辈子的成长负责,这是怎样的一种胸怀,这是怎样的一种担当,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后来,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后,他写了一篇感受,当时他这样说,“‘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根据我几十年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实践感受,觉得在毕业的学生中,如果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被判刑、出国求学一去不回、以及身体不健康英年早逝等现象,这肯定不是人民满意的和期盼的教育,也是使教师痛心和亏心的教育。”
(财政税务学院 姜爱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