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等待”这个词,好像仅仅是这两个字在舌尖缠绕,都会觉得未来有无限的可能。还记得高中参加作文比赛,写了一篇坚守爱情的等待,记得每篇任务稿中,总有那样一个影子,但记忆中我却从来没有单纯地写过等待。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永远充满着未知,在明天到来之前,我们只能等待。等待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故事中,它牵引着每一个故事走向终点,然后继续它的旅程。
等待本就是一个具有时间感的词,它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被赋予不一样的气息。在我的印象中,它是浪漫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思我怀人,寘彼周行”,它从《诗经》中走来,夹杂着先秦淳朴而炽烈的情感,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兴衰,一场又一场的爱恨纠葛。但历史上,有太多的等待不属于浪漫,却也有一样浓烈的情感。仿佛它就该是这样,带着点点的苦楚与无限的期待,就像如今的我。
我也在等待,等待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等待着长江大桥上的风拂过面颊,等待江城的满城樱花在我眼前绽放,等待热干面上恰到好处的芝麻酱,等待着那一场迟到的重逢。等待,伴随着想念,像大海上的浮萍,漂流无依,却又飘飘摇摇地寻找方向。与武汉相遇的半年时光,让我无法将它当作地图上简单的坐标,或是新闻中的陌生名词,时间不长,却让我和这座城市有了无法割裂的联系。武汉作为疫情的最前线,纵使我身处四百公里以外,也时刻觉得,我与这座城市同在,我和曾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的武汉人民一起,等待着我们的城市醒来。不仅是我,那奔跑在一线的身影,以及在身后默默支持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阴霾散去,阳光重新洒在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我们此刻身处暗影,我们一同等待光的到来。
等待是个漫长的,甚至是无尽头的过程,可总会有一些人,为这份等待画上句点。经常会在电视中、微博上看到许多奔波在抗疫前线的身影,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许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着,我们守护着共同的家园。
有时候我会想,等待的漫长注定了它的价值,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明白生命的意义。很多次看到这样的话题:“疫情结束以后,你想做什么?”而我的回答是,我想第一时间,去拥抱这个世界。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可是所有的荆棘与泥泞在生命面前都是渺小的,只有身处黑暗的人,才会更加向往光明。在这次漫长的等待中,我想我更加理解了生命的意义,理解了生命的美好,我会在看到疫区出生的新生儿的新闻时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悦,会为公众号上推送的治愈者们送上由衷的祝福。昼夜交错,这个世界总有黑暗的时光,但我更加相信光明永远不会缺席。
等待是一段过渡,让我们有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未来时光。我想,这次疫情结束后,我们会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在家的这段时光,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尝试各种可能,我可以在阳光由东向南移动时为家人做一顿午餐,可以在午后的阳台捧一本书,可以和父母躺在沙发上闲聊,可以到奶奶的院子里看看刚刚开花的油菜……以前的我,总喜欢耳边有声音能够打破寂静,而现在,我才发现我也可以享受片刻的宁静。我想,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更加了解自己,通过与父母的沟通,我也更加了解父母。我想,等到春暖花开的日子到来,当我们四散在天南海北,许多人一定也会和我一样,总会常常备着一张回家的车票,因为这次等待,我们会更加明白陪伴的珍贵。我想,这就是这场等待的价值,我们会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我们的生活,珍惜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每一次相遇。
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的力量,而等待,让中国人民在风雨中成长。我们是这次疫情的亲历者,我们见证着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磨难和痛苦,但中华民族勇于逆风前行。我们相信我们的中国,相信我们的武汉,同时,我们也相信我们自己。我记得疫情刚开始时我们的恐慌和不安,也看到了如今的克服一切困难。我看到世卫专家的发言,他说,如果他感染新型冠状肺炎,他希望在中国接受治疗,因为中国致力于对抗疫情,并做了大量投入,这不是全世界都能做到的。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因为我们有着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这让我们的等待变得有意义,因为在我们等待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同胞,始终奋斗在抗疫前线。
学会等待,等待并不意味着意志消沉,更不意味着颓废度日,等待是对我们意志的磨砺与考验,也是希望的召唤与滋生。学会等待,学会在等待中成长,我相信,我们终会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日。到时,我们相会在江城。
(作者系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