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报》

“新心意”之作:带你解决创业与求职“痛点”

2020-09-08     浏览(58)     (0)

本文介绍了“行业与创业认知”课程,这是一门针对全体毕业生选学的全新课程,以微课为基础,通过微信公众号、腾讯视频、抖音等平台发布。课程开发团队通过创新组织形式,采用讲座直播与分班辅导融合的模式进行,形成跨校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该课程还成为求职的中介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新心意”之作:带你解决创业与求职“痛点”

2020年春天,一门叫做“行业与创业认知”的课程成了“网红课”。由我校创业学院高泽金老师主导开发、面向全体毕业生选学的“行业与创业认知”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该课程教学以微课为基础,基于微信公众号、腾讯视频、抖音等平台发布,不仅吸引了我校学生,其他多所学校的学生,甚至不少社会创业者也成了课程直播间的常客。

说到“新”,首先这是一门从没有开设过的课程。“行业与创业认知”希望让学习者掌握行业认知工具的应用,以此填补专业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真空地带,同时认识专业学习与行业运行的关系,做科学的职业规划,掌握创新、创业的工具与方法。课程开发的“新”工具,吸引了全国数十所学校的老师争相求取。“新”更体现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疫情给教学增添了难题,但也提供了探索的机遇。高老师和团队将每个知识点开发出1-5个3分钟以内的微课,配以文字、思考题,基于“大学双创”微信公众号、腾讯视频、“创业从0到1”抖音号发布视频内容课,每3个微课为一组,计1个学时。每周针对所有选修课程的学生,开展2小时的抖音直播,进行互动答疑。为了确保教学效果,课程采取讲座直播与分班辅导融合的模式进行,选学的979名同学分成7个班,每班指定一名辅导老师。辅导老师实时关注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社群督促学生学习、完成作业练习、进行项目设计。每2个学时完成后,每个班级形成一个协作文档,记录每个人的学习心得,记为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则由每位学生提供1份学习总结,提供完整的、结合本专业的项目创意1份。选课学生们还在课程的启发下,积极组队报名了“互联网+”创业大赛。

在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课程开发团队共设计了14个版块、140个知识点的课程内容,用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进行呈现,用大学生门最喜欢使用、最容易获取的方式提供线上学习资源。

在直播讲授环节,高老师选择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抖音平台进行。直播间互动热烈,不同年级、专业,甚至是不同学校、不同身份的人在这里共同探讨,形成了协同学习的良好氛围。3月10日关于“行业痛点发掘”的讲授,在尹慧玲、王驰、危艳华、刘鑫鑫等老师的协助下,高老师带着直播间的同学不断挖掘身边的痛点,并选择大家最想要解决的“面试表达能力”的痛点设计解决方案,用创业者的思维去设计产品。直播间一晚上的互动信息超过6000条。

“将课程讲授与项目设计相融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学着用通用工具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行业痛点发掘、开展方案设计、形成产品并构建商业思路”,高老师介绍。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同学们有压力、有动力,又感觉十分新鲜。在社群、视频平台,同学们写下丰富的学习笔记和心得,还设计制作了一些关于课程的小视频。

课程开设以来,收获了许多意外惊喜。物联网1703班的向林同学擅长PPT设计制作。在课上,高老师当即将其案例用于现场教学,集众人之力,使向林同学的商业模式清晰了,创业的勇气也更足了。5月初,他注册的公司拿到了证照。像向林一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大数据专业的骆昊、王江,软件开发专业彭文胜等一批具有创业意愿和素质的同学崭露头角。纷至沓来的各校学生和社会创业者,在课程中互相交流,形成了没有围墙的线上开放课堂。国内首家餐饮孵化项目创始人刘顺强、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创业者邓小建及湖北工程学院、武昌理工学院等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也经常在这里现场交流,与我校学子形成跨校互动,营造了热情生动的学习氛围。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行业与创业认知”课程还成为求职的中介平台。在2月份的几次学生求助中,高老师发现他们在疫情中对职业选择充满困惑,于是决定利用身边的资源为同学们提供就业岗位。2月底开始,他在自媒体和课程平台留言:“为2020届毕业生提供工作机会,需要的请留言。”3个月不到,高老师先后为千里马集团、小驴机器人、麦嘉尔新材料、噢易云等企业推荐了100多名优秀毕业生。

(创业学院 高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