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

干 事 创 业 敢 担 当

—— 记辽宁省 “兴辽英才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唐巨鹏教授

作者:■唐巨鹏    
2020-06-20     浏览(127)     (0)

唐巨鹏老师是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三级教授,博导,他具有多项荣誉和突出成就。他致力于煤矿动力灾害防控研究,开辟了新方向,研发了多项装备,并带领学院班子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他立德树人,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受到广泛好评。



人物档案: 三级教授, 博导, 北京大学博士后, 国家公派留德访问学者, 力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担任省力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动力灾害防治专委会秘书长、 辽宁省力学学会副秘书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获全国力学优秀教师, 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 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 辽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

率先垂范创标杆

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 ,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护” , 理想信念坚定,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主题教育期间, 他全面把握 “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 的总要求,率先垂范,主动查找自身缺点不足, 积极落实整改,解决学院发展实际问题,重视学院走廊文化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教研环境, 传承弘扬 “同心协力、 自强不息” 的力学精神。

所在学院学生党支部被评为 “全国党建样板支部” , 学院党委被评为 “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和 “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 , 他本人被评为 “阜新市优秀共产党员” 和 “校优秀共产党员” 。

干事创业敢担当

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为契机, 他带领学院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迎评促建工作, 确立了 “以学科建设为统帅,内涵发展和实力提升为两翼, 以本为本和 “五金” 打造为抓手, 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为保障, 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为目标” 的发展规划。在国家级力学教学团队优化整合、 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升级改造、 工程力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着力强内涵, 在高被引学术论文、 科学技术奖励、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科研成果和专利转化、师资队伍学缘结构调整、 实验室资源共享、 地方经济服务等方面努力补短板。

他瞄准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瓶颈,结合学科前沿, 埋头苦干实干, 整合科研队伍,发挥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优势, 聘任中国科学院赵阳升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组建新能源研究中心, 围绕油页岩原位开采、 褐煤原位提质改性和深地热新能源开展科技攻关。 作为工程力学专业建设负责人, 主持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坚持以本为本, 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打造“五金” 教学工程, 即 “金课程” “金思政”“金仿真” “金教材” “金团队” 。主持申报工程力学专业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成功申办了 “辽宁省首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2020 年“东北四省区力学学术会议” , 为力学学科持续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他带领班子走访多家大型企业和科技公司,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明确和凝炼了力学本科生 “五能一专型” 人才培养目标, 即 “能坚定一颗正直责任心、能精通一门外国语、 能掌握一种力学分析软件、能熟练一类力学实验方法、 能参与一项科研项目、 具有良好的力学专业素养”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以培养“学术型精英” 为终极实现目标, 工程力学专业以打造 “杰出工程师” 为最终价值追求。学院上下劲儿往一处使, 心儿往一处想, 正在为建设国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立德树人作表率

作为教学主力, 他为本科生、 研究生讲授 《材料力学》 《工程力学》 《结构力学》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 《高等结构动力学》 等7 门课程, 年均200 学时。

他在教学中善于用点滴言行和老一辈力学家革命事迹影响、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最好的自己, 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作为 《工程力学》 精品课负责人、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导师, 主持辽宁省教改课题2 项, 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 指导学生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5项、 辽宁省挑战杯学术论文大赛二等奖2 项。

他作为两届三个本科班 81 人班导师,以“做学生思想领路人, 学习指导人, 生活贴心人” 为宗旨, 鼓励他们投身于辽宁干事创业。先后有23 人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培养硕士研究生 12 人, 博士研究生3 人, 获国家奖学金 2 人, 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 人。唐巨鹏老师获得 “全国力学优秀教师” 、 “校优秀教师” 、 “学生最喜爱教师” 、 “大学生良师益友”等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助兴辽

近二十年来始终以煤矿动力灾害防控为研究方向,进行矿山灾害力学、设备研发与灾害防治领域研究工作, 开辟了煤与瓦斯突出射流机理和煤层气核磁共振技术新方向。研发成功了非磁性三轴渗透仪、瓦斯突出模拟装置、 吸能防冲支架等装备,获发明专利 6 项,三次受邀全国青年科学家论坛做大会报告。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 中国博士后基金首批特别资助项目 1 项, 主持辽宁省兴辽计划项目 1 项、 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2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 1 项,核心骨干参与国家级项目 8 项。发表学术论文 84 篇, 三大检索 38 篇,出版学术专著 1 部, 制定国家标准 2 项。一篇学术论文 “有效应力对煤层气解吸渗流影响试验研究”入选 2010 年度 “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 同时入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高被引论文 TOP100, 现他引28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