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 学生工作系统全体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学工处、 团委、 校友办、 二级学院学生科等行政工作人员, 以及全体辅导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开展了研究和研讨。通过学习, 学生工作者们为自己的工作找到了新的理论武器,革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教育技能。
研读原典, 夯实教育理论基础
学习从研读原典开始。在学校图书馆的支持下,学工处为学工系统全体分发了电子书 《教育目标分类法》 三册, 包括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本分册。总计近 600 页的图书, 详细地介绍了每个领域的背景理论、知识结构、相互之间的关联、 实践应用等, 让阅读者能相对全面地学习如何进行教育目标分类,并在实践中应用。通过对于原典的阅读,大家在理论学习上不做 “二道贩子” ,而是真正通过经典理论的基础学习,从底层观念上拓宽教育视野、 革新教育理念。
在阅读中, 大家深刻地觉得,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具有可测性的,可以帮助自己对教育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 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结合实际, 提升教育实践水平
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学习为学生教育和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学工系统行政人员和全体辅导员通过研讨,获得了许多心得。
教育目标分类法可以帮助教育者升级教育理念、 细化教育目标。 它为学生培养目标的解构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有利于验证教育指标的合理性,并且让各条教育战线都找到自己的教育切入点。比如邹广严校长所强调的非认知能力,都是学工系统可以着力的重点。
教育目标分类法可以帮助教育者重构教育内容,匹配教育目标。在细化了教育目标之后, 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 可以在当前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下, 增加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目标分类法可以帮助教育者革新教育方法, 支撑教育目标。随着教育目标的逐渐细化, 现有教育手段应该革新。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 除了课程、晚点名、 沙龙之外, 可以广泛采取讨论、沙盘、 角色扮演、 比赛、 团队拓展等多种方式。
教育目标分类法可以帮助教育者升级教育评价, 验证教育目标。学生工作者应当思考当前自己对学生进行教育考核和评价的科学性, 是否能真正促进学生从低阶的思维和能力向高阶过渡和发展。
鼓励研究, 培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在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学习之后, 学工系统还将继续把布鲁姆的“目标学习分类法” 和学生 “非认知能力” 作为本年度学习和研究的重点, 鼓励学生教育工作者们多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研究, 以丰富锦城的学生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 全体学工系统将分项目组对重点问题进行研究, 在实现全体学生工作者教育理念全面革新的基础上, 也力争能在传统教育的重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 让锦城学生工作再上台阶!
以下展示部分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陈程 (学工处学生教育科)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领域的分类对“明德” 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一项关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采取与认知领域同样的教育和评价手段。要让 “三讲三心” 的理念成为真正影响学生内心和行动的力量,教师需要就价值观 “内化” 的过程进行科学的引导。在明德课程和明德教育活动的开展中, 从 “接受、 反应、 价值化、 组织、 价值体系个性化” 几个层级出发, 提供不同的教育思路、 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 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进行科学的细化和分解。
邓军 (建筑学院学生科)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对情感领域研究认为,人的属性与特征影响其学习过程。因此在学生管理与学生教育中,人才人文素养形成于共性素质特征中的社会素质,并影响其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其它所有核心能力正确发挥作用的前提。学生具备基于社会素质的人文素养, 是我国高等教育 “立德树人” 的基本要求。我校把立德树人、 做人第一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三讲三心” 明德教育是我校毕业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和布鲁姆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兰春梅(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学生科) : 学习了布鲁姆就人的非认知领域的分类,我们对学生第四课堂活动开展的意义更加明确了。我们将建立在布鲁姆非认知领域分类的科学基础之上,重新审视我们的第四课堂分类以及活动安排,由以前的结果导向逐渐过渡到过程导向,注重学生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长板更加清晰明确,使其长板更长。
陈锐 (外国语学院学生科) :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学生管理和培养工作的方向,即学生培养要注重学生非认知能力 (情商、 行商) 的培养。 结合外语专业特色,在做好认知教育的工作的同时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国际文化、 经济等领域的交流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增加跨专业学科的认知、实践环节和平台的建设, 为 “外语+ 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王海飞(智能制造学院学生科) :布卢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应用广泛,其中考研可以是教学应用的重要领域。通过考研成功学生的分享、 就业形势的分析、教师的引导等形成考研的刺激,让低年级学生接受或注意考研的现象, 让学生树立考研的目标, 产生愿意去考研的反应,最终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实现对考研有价值的评价,在实施之后学生可以认可到考研的过程可以促使自己成长,除了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提升外,还有毅力和学习方法的促进,乃至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良性作用。
周莉(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科) : 邹校长在 《大学应重视非认知能力的培育》 一文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模式要做适当调整,学校要将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两者并重,甚至要进一步加强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隐性课程来进行, 包括环境、 校风、 社团活动、 教师和管理干部的言传身教。这正是在我们学生工作者的职责范围!在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作为学生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开展中,不断地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挖掘学生的长板、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杨森 (金融学院学生科) :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 理解、 运用、分析、 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这与我校培养应用研究型学生的培养理念不谋而合。 在识记、 理解、 运用中实现学生应用型的培养, 在分析、 综合和评价中实现学生研究型的培养。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 我们在学生活动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上, 可以充分考虑这六个层次, 进一步深化活动对学生的所起到的培养价值与意义。
钟婉音 (财会学院学生科) : 认知领域教育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深度发展, 非认知领域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宽度延伸, 通过教育目标分类, 精准长板挖掘, 赋能学生造就锦绣前程!
解小翠 (电子信息学院学生科) : 增强对学生管理及服务工作的认知, 构建师生共鸣的学习及成长价值观, 迅速适应教学与管理环境, 充分发挥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
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