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物种都有明天。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1个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据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在2016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这个国际保护组织就已经表示,截止到2020年,世界上将有三分之二的野生动物会灭绝。而绝大多数野生动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栖息地的丧失。资源的稀缺与人类的不满足,使得人类不断展开领土斗争,向未开发的土地,向脆弱的生态,向无力斗争的生物……
人类获得了利益,也必须接受物种灭绝的后果。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发展生存可依靠的资源会减少,生活水平下降。自然环境破坏,土壤肥力下降,自然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氧气不再充裕,濒危物种消失,对于人类后代以及科学事业都将是沉重的打击……
幸而物质文明的进步并没有超出精神文明太多,幸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逐渐亮起不灭的星。
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们终于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曾犯下的错,并做出行动。202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已被正式确定为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样性,具体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我国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环境正义、环境政策以及志愿者等覆盖面广泛的工作内容,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己之力。关爱自然,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而今年突发的疫情,也从另一个方面向人类展示了生物多样性继续存在的可能。在人们被迫居家隔离的期间,世界的每个地方,都在上演着这样一个场景。一部分曾濒危的动物在人类不再聚集的公园、湖泊、山坡现身,它们围绕在一起,享受难得的安宁,成为疫情期间独特的风景。
这次疫情给了大自然喘息的机会,也给了人类反思的时间。在自然休养生息的这一段,我们见到了阔别已久的蓝天。而响应世界环境日主题,人类也做出许多努力,来保护我们的伙伴。通过社区宣传、借助新闻媒体等手段进行传播、举办环保开放日活动……这些举措在思想上让更多人与自然站到了同一阵营。同时,更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抵制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抵制野生动物制品,纠正愚昧的思想,也更加关注环境,贯彻命运共同体思想,打造全生物共同的家园。
这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最好时机,东风已至,每个人都是地球的保卫者。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或许能力微薄,但这并不能阻碍我们行动的脚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会就在身边,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机会就在眼前。
行动起来,此刻,我们都是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