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难忘的耕种时光

作者:张馨元    
2020-05-22     浏览(87)     (0)


5月,洁白的云朵时常诗意地点缀在蔚蓝纯净的天空中,这样美丽惬意的天气适合出行,适合野餐,也适合春耕。因为疫情的原因一直没有开学,我也终于又有机会和父母一起回姥姥家帮忙耕种。

由于东北地区天气较冷,春耕一般都在五一前后。姥姥家住在山区,与可以开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平原不同,山沟沟里的村庄的耕地都分布在山川中,通往耕地的唯一山路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走出的土路,上山能用的交通工具还是牛车,耕作方式还是最传统的牛耕。沉默而强壮的耕牛拉着装有种子、化肥、犁、镐头的牛车驶向等待播撒希望的土地。作为重要的劳动力之一,家里的老黄牛是姥爷的宝贝。因为心疼黄牛要拉着重重的车上山、下山,还要犁地,姥爷是不许我们坐在牛车上给牛增加负担的,干活的人只能跟在牛车旁,一步一步走过去。印象中,只有在我和姐姐年纪还小、身体尚轻的时候,才被允许坐上去。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抬头就能看到湛蓝遥远的天空,拂过脸颊的风带着一丝燥热的气息,不同于城市的喧嚣,静谧的乡间带着几分岁月静好的味道。

爬上山来到耕地旁,来不及休息就要开始干活。对于劳动者来说,耕种的时间是极为宝贵的,要趁着天气尚好尽快播种。受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这里最常见的农作物是玉米和大豆。姥爷仔细地给牛套上犁地用的牛轭,一边赶着牛向前走,一边用手控制着犁头,用劳动唤醒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土地。爸爸和姨夫跟在后面,拿着锄头在垄好的垄台上刨出用来种植种子的土坑,我和姐姐则跟在后面在每个坑里放上两粒玉米种子,撒上五六粒化肥,再用土把种子埋上、踩实。相比于秋收时在金灿灿的玉米地里充满喜悦的劳作,春耕在我眼中是有些枯燥和孤独的。不同于秋天漫山遍野油画一般的浓墨重彩的风景,此时的山川是极为含蓄的,刚抽条的细嫩的幼叶怯生生地挂在枝头,淡粉的桃花、洁白的杏花也都绽放得低调内敛,娇嫩浓郁的映山红也只在山坡的朝阳处开得热烈。面前宽广的、光秃的黄土地,把正在劳作的人们衬得非常渺小,站在没有绿荫的土地中央,重复着枯燥单一的动作,阳光也变得炙热,晒得人疲劳又焦躁。

春耕是辛苦的,正如同所有通向成功的道路一样,开始总是充满着艰难和未知。你并不知道播下的种子是否会如愿长成你想要的模样,你只能尽你的全力去松土、施肥、浇灌,用心呵护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而在这个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发生,也许是连日的干旱让种子无法汲取水分生长,也许是蝗虫灾害摧毁种植的大片粮食。没有人能够保证等待着你的一定会是丰收的喜悦,你要接受未知、失败和迷茫。即使没有鲜花簇拥,也要勇敢、勤恳地播种希望;即使有再多的艰难险阻,也要不遗余力地浇灌梦想。这是大自然教给我们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道理。

太阳渐渐西斜,我们也准备收工回家了。一天的辛苦劳作让宅在家里许久的我感到腰酸背痛,但心情却是极好的。姥爷在最前面牵着老黄牛,姥姥絮絮叨叨地与妈妈和姨母说着家庭琐事,我和姐姐跟在后面时不时拿出手机拍下夕阳中的乡间美景,身处其中,恍惚间觉得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

其实妈妈不只一次和姥姥姥爷说过年纪大了就不要再辛苦地种地了,儿女们早已在县城给他们买好房子,可是姥姥和姥爷放不下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承载了姥姥姥爷的美好年华,这里有他们辛勤耕种的身影,随着庄稼的生长、收获,他们也在慢慢老去,可是这片土地上不只有他们的汗水,还有他们播种下的希望,一家人的口粮、儿女读书的学费,都曾在这里用他们的双手从土地里刨出来。没有亲手丈量过土地温度的人,是无法懂得农民们对这片厚土的深情。姥姥姥爷在田地里耕作时的神采,是再大的楼房也不能带来的。

趁着时光正好,趁着青春正盛,别忘了努力耕种自己心中的土地,种下梦想的种子,一定会在未来收获沉甸甸的成功!(作者系商学院2018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