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细柳,杏雨梨云,人间五月花正红。病毒不断在全球蔓延,然而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这次“大考”中,在病毒传染国内人口不到0.006%时就勒住了“脱缰野马”,迎来了如约而至的春天,创造了人类与传染病斗争史上的奇迹。如此来之不易的“中国答卷”是如何完成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的问题萦绕我的脑海良久,而在此次“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的直播课上听了4位从“一线”逆行凯旋的白衣战士的故事后,我得到了答案。
“中国答卷”的背后是数万医务人员的同心戮力。当我听了吉大一院的神经内科护士长高岚老师讲述了医疗队中的“定海神针”郑杨教授的故事后,为之动容。63岁的郑杨教授是医疗队中年纪最大的逆行战士,她主动要求与所有医护人员一样排班、带组,穿着防护服每天工作6个小时以上。问起原因,她说:“我是医生,只要国家需要,我多大年纪都上!”听到这句话,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爆发初期,临危受命登上开往武汉的列车,在拥挤的餐车一隅,蹙眉阖目休息的场景;第一位提议封锁武汉市的中国专家,曾三次提请武汉市当地政府和国务院的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说罢“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便一瘸一拐,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的背影;还有肩负起最重的担子,啃起最硬的骨头的由5位平均年龄32岁的姑娘组成的来自吉大一院的“五朵金花”……从30后到90后,全国各地4.2万医务人员不问生死、千里驰援武汉,他们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在国旗下喊出铮铮誓言;他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奔波于抗疫一线;她们剪掉心爱的长发,放弃了休息,只为守护生命;他们脱下防护服后看着布满压痕的脸笑着说“这是我们最美的勋章”。
“中国答卷”的背后是中国医生对白求恩精神的彰显。白求恩说:“医生要有一颗狮子般的心,一双巧妇的手。”4位老师都提到了抗疫过程中医疗队员始终秉承白求恩精神,勇于创新,用智慧医疗救治患者,将大爱倾注武汉大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白衣战士的高尚情怀。多个医疗队利用智慧医疗开展远程多学科会诊、研发新冠肺炎病毒2个系列防喷溅、减少病毒气溶胶扩散装置、一次性咽拭子采集透明防护罩等防护装置、开发iPad电子化查房小程序、设计病人心理调查电子量表等,他们勇于创新,用“巧妇的手”不仅实现了全员零感染,零安全事故,还提高了救治效率。
医疗人员还有一颗“狮子般的心”。吉大二院医务部主任丁雅明老师介绍到有一位治愈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出院前,含泪为医疗队写下千字长信,详细记录了医护人员防护服上的名字,而他“只盼能清晰看到你们的脸,记下你们的名字!”医务人员们用生命守护生命,换来的是患者对生的希望,医患似家人般的手足情深。吉大三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屈冲老师提到在护理使用ECMO的患者时,不仅要时刻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心理学的知识,跟病人握握手、轻拍他一下,有时会比镇静、镇痛药更起作用。不顾个人安危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仅医术高超,创新医疗,更用实际行动为患者治病疗心,诠释着中华民族“医者仁心”的精神,为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正名”。
“中国答卷”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王健老师说,国家强大是战“疫”胜利的根本保证。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在这场同病毒较量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举国体制成就了效率惊人、令人振奋的中国速度!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火神山医院———这座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正式落成。还记得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我深夜11点与万千网友在直播间里“云监工”,看到现场上百台五颜六色的挖掘机同时开工,数不清的渣土车进进出出的场面时,一度让我以为是电影大片的场景。除了火神山,还有雷神山和一座座“方舱”。短短6天,雷神山医院规划总建筑面积3次增加;短短时间里,一座座“方舱”即大量收治病人。
疫情就是命令。为保证口罩的供应,世界工厂的“加力发动机”正式开启,既有的口罩工厂增产增能、24小时开工,还有诸多企业新建产能。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新增了3000多家生产口罩等防疫用品的企业。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在中国战“疫”中得到真实展现。
“中国答卷”的背后还有广大党员投身隔离救治最前沿,诸多医务人员、战士“火线入党”,诠释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使命,使高高飘扬的党旗成为驱散新冠病毒肆虐的“定海神针”;还有无数平民英雄,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不见得惊天动地,但是却以一个个凡人善举、职业担当,为抗争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在此次疫情大考下,“中国答卷”是数万名医务人员以生命赴使命的决心书写的,是亿万中国人以坚韧顽强、守望相助的意志书写的,是一批批志愿者不逃避、挺身而出的担当书写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布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承诺书写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书写的……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当前,世界多国面临疫情席卷的艰难时刻,中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国担当,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答卷为全球战“疫”最终胜利带来了曙光,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处方!(作者系文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