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光辉历史的鲁东大学,豪情满怀地迎来八十华诞。做为一名鲁大人的我,更是激情满怀,感慨万千。因为我是鲁大山东省莱阳师范阶段的学生,又是鲁大烟台师专、烟台师范学院时期的工作人员,直到退休后的今天。在我一生的历程中,有长达31年的岁月,是在母校温暖的怀抱里度过的,并且还在延伸着这种享受,这怎能让我不激动。特别是在我成长的关键年龄段,教育和培养我成人的莱阳师范,更是让我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一)
山东省莱阳师范是我校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阶段。它始于1950年,结束于1958年。它是从中专升格为大专的分界线,它继承和积聚了建国前几所老校的光荣传统和成果,当之无愧地成为山东半岛东部唯一的重点学校。它在八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为中专升格为大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鲁大发展史上光辉的阶段。
我是莱阳师范后师部九级四班的学生,我们九级是1953年7月入学,1956年7月毕业,有六个班。毕业时,我们四班的班主任是教数学的
说起我上莱师念书,完全是个偶然的机遇。我老家是蓬莱,1953年我在黄县中学初中毕业时,学校动员我们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军干校。考虑家庭困难,我放弃报考高中的志愿,报名参加军干校。当时黄中初三级共四个班,200多人。经过政审、体检,最后选定50名,集中到莱阳专署进行全区范围的选拔。结果黄中只有十几人选上,大部分被淘汰下来,我就是其中被淘汰的一个。在选拔的过程中,我们就错过了参加高中、中专升学的考试。最后莱阳专署决定,因参加军干校耽误升学考试的同学,可以自选学校升学。有位领导征求我的意见,有黄县中学高中、莱阳中学高中,烟台会计学校等五所学校,让我选择。我思前想后,并没去考虑上哪个学校,只想家里贫困,上那个学校也困难。就这样闷了半天闷出一句话:“那个学校吃饭不要钱?”领导马上回答说:“上莱阳师范吃饭不要钱,上学国家管饭吃。”我喜出望外,当场答复:“我就上莱阳师范。”这一句话,决定了我这一生的走向。读书,师范院校;工作,教师学校。就这样也没回家,提前跨进了莱阳师范大门,走上了以“师”字为主线的人生之路。从此之后,当我每每看到一批批学生从母校走向社会时,每每看到我母校在升格、在发展、在提高,我都感受到母校的光荣和骄傲,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二)
莱阳师范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老校,它一直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办学方针。我们在校三年,在政治思想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首先,学校教育我们是国家和党提供必要的条件,供我们上学读书学本领,将来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工作。我在上小学,念初中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连吃饭都成问题。思想上总觉得家里勒紧腰带,饿着肚子供我上学,长大了就是要挣钱养家糊口。当我进了莱阳师范大门后,情况就发生了覆地翻天的变化,吃饭不要钱,国家管饭,思想一下子转变了。那时,我们吃的主食是玉米面窝窝头为主,在星期六还能改善生活吃顿白面包子。副食是以炖芋头为主,偶尔也能吃顿炒菜。即使这样,对一个经常食不饱腹的穷孩子来讲,这已是天大的享受了。心中油然而生的感觉是党恩重如山。莱师三年,接着又上北师大四年,都是国家提供伙食费和零花钱。党培养我,我就要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党工作,成了我一生的信念。
莱阳师范特别注意利用现实中的先进模范人物来教育我们,树立服从党和国家需要的观念。当时,不少学生因受“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的旧思想影响,不安心当教师。经三年的教育,大多数树立起服从党的安排,做个称职的小学教师的思想。
莱阳师范有一套有效的思想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就是一项长期有效的思想教育工程。这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学生中,大多数是在小学初中入了团的团员。这样,一个班就有一个团支部。团组织的组织作用和每个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就成了班里各项工作的顶梁柱,支撑起全班的工作。团支部也和党组织一样,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上,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莱师的党课教育,长抓不断,不但党员参加,还吸收要求进步的团员参加,进行党章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全校形成向党组织靠拢,争当模范团员的良好风气。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了班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们带头努力学习,带头完成各项工作,带头做思想工作,在全校蔚然成风。直到现在,老同学见面时,还清楚地记得莱阳师范的一项壮观的风景:操场谈心的情景——就是在晚饭后,班上的同学,男男女女,双双对对,围绕操场跑道边慢步,边谈心。全校各年级、各班的学生都是三三两两围绕跑道转圈,成为莱阳师范团结、友好、和谐交谈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天天如此,络绎不绝,蔚蔚壮观。
再是莱师还组织各种活动来进行爱祖国、爱人民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如每年清明节扫祭烈士墓,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村、户,进行宣传宪法和教识字、教文化的活动。通过这些面向基层群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到农村群众,了解到社情民意,加深了与农民的感情,受到锻炼,增长了本领。
在学校的辛勤培养下,毕业的前夕,1956年2月27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员。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就是当时莱师教导主任——
(三)
莱阳师范教学质量是很高的。所以,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水平很好。这是培养教师、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特定需要决定的。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莱师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上是有严格规定的。属于高中阶段后师的基础课,如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都是选用国家教学大纲统一规定的高中教材。第二类如音乐、美术、体育课等教材和教学内容就要根据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需要,所有的学生毕业后除教某门主课外,还要兼职美术、音乐、体育课,甚至还有的专职做美术、音乐、体育课的老师。这样,这些课从内容到教学重点都要加深加宽,要会讲会做会教才行。如我们的音乐课,不但要学好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要会识简谱、五线谱、唱歌,还要会用指挥棒、打拍子指挥唱歌,还要学会自己作词、谱曲,要学习一种和几种乐器为唱歌伴奏。美术课也是依此类推,每个学生除掌握教材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外,都是能讲、能做、能用的多面手。第三类是根据师范学校特点需要必开的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莱师都是选择国家统一规定和编写的正规教材,来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九级还开设学校卫生学新课,教材是选用苏联的教材翻译过来的课本。教材的选择及教学内容的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莱阳师范教学质量高的关键因素,是莱师积聚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省出名的莱阳师范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大师荟萃的学校。教我们心理学的
在我莱师毕业的1956年,全国高校高考扩招,生源不足,国家决定1956年毕业的师范学校的毕业生,都可以报考师范类的高等学校。我们莱师九级六个班,200多名毕业生,除小部分没考学直接当了中、小学教师外,绝大多数都考取了高等师范院校。从这里,也看出莱师教学质量是很高的。在这年,我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走进了高等学校念书和深造。我们九级有五个同学,考取了北师大。
(作者,1984—1996年任烟台师范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