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加强采购审计监督
规范设备物资采购行为

2010-09-11     浏览(591)     (3)

文章阐述了高校设备物资采购审计的意义和加强采购审计监督的措施,包括建章立制、对主要采购环节进行审计监督等。摘要为:加强高校设备物资采购审计监督对维护学校经济利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建章立制、审计计划、采购方式、采购信息、采购文件、采购现场、采购合同和结算等环节进行审计监督。

1999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高等教育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超常规扩张。为适应学生数量迅猛增长的要求,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基本建设、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其中,用于设备物资采购的资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我校为例,2009年审计处参加重大设备物资采购项目23项、审签招投标文件和经济合同70多项,审计金额达5500多万元。如此大的采购规模给高校的有关职能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采购风险。因此,加强高校设备物资采购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高校设备物资采购行为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校采购审计及其意义

采购审计是指高校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专门的方法,遵循依法依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学校采购工作中相关职能部门和主要采购环节的经济活动实施审计监督和评价。加强采购审计监督对维护学校经济利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校采购经费的合理使用,达到节流增效的目的。

近年来,为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要求,保证学生“进得来、住得下、吃得上、学得好”,我校积极挖掘内部资源潜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依法组织和扩大收入,利用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满足了“扩招”后的教学需要。但是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也给学校带来了较高的财务风险。通过设备物资采购监督,督促各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学校采购工作程序,选择质优价廉的设备物资,降低了采购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达到了节流增效的目的。

(二)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过去高校的设备物资采购权力相对分散,缺乏必要论证和相应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给某些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商家不是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上,而是通过找关系请客送礼、给回扣,甚至贿赂有关人员的办法,搞不正当竞争。个别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薄弱,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直至堕落为违法犯罪分子。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设备物资采购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降低了采购中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也保护了我们的干部。

二、如何加强采购审计监督

面对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设备物资采购任务更重,地位更突出,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成为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一)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完善的制度是有效实施采购审计的基础,也是规范内审人员、各相关管理部门人员行为的准则和开展采购审计的依据。建章立制就是建立和完善采购及招投标管理、采购审计等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和采购工作流程,并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式,确定相应的采购监督程序。

(二)对主要采购环节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1、采购计划审计  采购项目实施前,审计人员依照项目隶属管理职能部门根据年度计划和采购进度向审计部门报送的采购项目的内容、数量、估算价值和采购时间安排等,审查采购项目是否由学校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和资产处审批;采购项目所列数量、价格等内容是否与学校年度计划一致;项目估算价值是否超出年度预算安排;项目资金是否得到落实; 采购主办单位对采购项目申请单是否进行最有效的归类;采购数量是否考虑了经济批量等。

2、采购方式审计  对达到国家和学校规定采购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是否按学校要求实行集中采购;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和询价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

3、采购信息审计  审查采用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所进行的采购是否对外发布采购信息;发布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发布的范围是否具有广泛性;采购信息与采购文件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否一致等。

4、采购文件审计  审查采购文件是否有资产处、项目隶属管理部门、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会签;采购文件是否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采购文件主要内容是否齐全、规范、严密;结算条款表述是否全面、准确,采购文件的修改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工程采购项目是否进行了工程量清单审计,是否实行投标最高限价制度和暂定价制度等。

5、采购现场审计  审计部门要做好采购前市场询价准备工作,充分掌握采购项目的市场价格、历史价格、定额预算价格等内容;采购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比价审计,对采购项目的历史价格、现行市场价格、定额预算价格、投标人报价进行对比分析,有权对不合理中选价格提出审计意见;审计人员还要参与对投标单位的相关资质的审查,特别对中选单位的资质要严格审查,确保中选单位在报价、经营资质等方面均具有优势。

6、采购合同审计  审查合同中结算、付款、索赔、违约及保修等主要经济条款内容是否完整、慎密、合法合规;审查合同内容与采购文件、投标文件和中选结果是否一致;审查中选单位相关资质是否符合采购文件要求;采购合同是否经资产处、项目隶属管理职能部门、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及学校法律顾问会签等。

7、结算审计  主要审查采购项目中选价值是否超出学校预算资金安排,采购项目结算价值与合同价值是否一致,采购执行过程中是否发生变更,发生变更的采购项目是否经招投标领导小组同意,是否按学校有关规定追加预算;审查建设工程结算是否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审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