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海南师范大学 - 《海南师范大学报》

追忆内心的 “瓦尔登湖”

作者:■文 /黄新楠    
2020-05-25     浏览(168)     (0)


我们生活得太拥挤, 互相干扰、 彼此牵绊。人们并不是都喜欢车站、 邮局、 酒吧、 商店。倒是更愿意接近那生命不竭之源泉的大自然。

——梭罗 《瓦尔登湖》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的生活似乎变了副模样, 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我向前探索着却始终找不到儿时的感觉。生活依旧, 不过是油盐酱醋茶这看起来平凡无比的东西罢了, 但是心境却不复曾经。我们要思索要成长,世界的法则束缚了每一个人, 我们都渐渐褪去了年少的单纯, 每个人身上都穿着厚厚的铠甲, 每个人似乎都给自己加了把锁, 锁住的是青春轻狂, 锁住的是似水年华。这锁桎梏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内心少了分淡泊,多了分通透, 通透得可怕, 通透得可怜。

曾经比邻而居的朴素生活被如今高楼大厦矗立遍地的现代化社会所取代。高度信息化下我们得到了也失去了, 物质生活日渐丰富,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难以再近一分。拥挤的城市花园人流涌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或许迫不得已或许内心向往, 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被染上了些许尘土气,哪还记得当初的心之清明?每天三点一线近乎相同的工作方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有的时候做出选择很困难, 迫于生存, 迫于许多许多理由, 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屈从, 在这生活中谁不是在苦苦挣扎?但在迷惑背后也有独属于你的风景,在春去秋来的岁月中,清晨朦胧的薄雾,夕阳灿烂的余晖,澄澈空灵的蓝天之下, 鸟儿们在展翅高飞……高大的乔木傲然矗立, 茂盛的灌木亲密相依,茵茵绿草微微含笑, 簇簇野花令人着迷。这是人们理想化的生活, 这是梭罗的自我救赎。

我曾于儿时有过一次无法忘怀的启迪之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来到内心深处的 “瓦尔登湖” , 那是类似于 “尼罗河” 的神秘, 有着贝加尔湖畔的幽雅清静, 更不缺让人灵魂震撼的安谧感。夕阳西下, 万丈霞光配着太阳闪烁的余光, 走在中央, 任凭阳光照射, 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水天相接, 美好的相伴。神秘世界, 孑然一人, 多么奇妙的邂逅。有些人认为, 我们的先人早已踏遍世界高山巨壑, 看透人生悲欢离合, 所以对于人世之事早已有了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水是大地的灵, 是人生的表达。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 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定决心, 要为人类写这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或许, 是瓦尔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

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 “我就要动身走了, 去茵纳斯弗利岛; 我就要动身走了, 因为我听到, 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 不管我站在车行道, 还是人行道, 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我们也会忽然有着这样的共鸣, 不过我们不愿审视真正的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 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一切去寻找脱离世俗的 “瓦尔登湖”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小小的瓦尔登湖。只是, 碌碌红尘里的你我。总是在对碌碌红尘的房子、 职务与收入等的追赶与算计中, 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我们必须学会再苏醒, 找到自己内心的 “瓦尔登湖” 。喧嚣的世界, 我们整日疲惫奔波, 其实简单快乐才是真正的生活。不论逆境还是顺境, 不论遭受了多大的磨难和误解, 都请勿忘初心,守住自己内心的“瓦尔登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