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陕西中医药大学 - 《陕西中医药大学报》

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

作者:汉语言文学1601班马琳    
2020-05-29     浏览(421)     (0)

这篇文章讲述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奋斗在抗疫前线,读书学习,无惧无畏地面对挑战,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青年人应该承担起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青春应该用来奋斗,只有奋斗的青春才称得上真正的青春。

                                           ——题记

去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一百年前的青年们,他们在干什么呢,萧萧枪声,林林弹雨,偌大的北平竟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学生们自发游行,罢课,演讲,他们冲破封建旧道德的束缚,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以青年人的热血和激情,为迟暮的老态龙钟的中国注入鲜活的血液。一百年后的青年,他们在干什么呢。这百年间神州大地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永不改变的是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今日之青年见证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将在他们手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说: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青春,是医者逆行的脚步。2020年的1月,本该阖家团圆、欢闹喜庆的场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改变。封城,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像中国这样,仅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自喧闹繁华的首都,至偏僻清冷的乡镇,从主张过年要热热闹闹走亲戚的老一辈,到吃喝玩乐走街串巷不能停的年轻人,在命令下达的第二天,全部待在家里。所有人都鼓足气力,与这场夺去太多人生命的病毒作战。

很多很多人,我们称之为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他们支撑起了万千病者的希望,是奔跑着的逆行者,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但他们曾经也只是白天阳光下的极

为普通的不为人知的光,因为黑暗,光变得耀眼,让人流泪的耀眼。

春来疫走,静待花开。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爱与希望比病毒传播得更快。一定会过去的,许许多多勇敢的人们和我们站在一起,你不要怕,我也不怕。像往年那样,千千万万人在树下看樱花,樱花在树上看遍千千万万的人。

青春,是少年朗朗的读书声。这个冬天,对高三学子尤为特殊。倒计时板上的数字一天天减少,而他只能裹得严严实实去山头外看网课,因为,那里信号更好一些。三年的寒窗苦读不会因为一场疫情中断,比病毒更有力量的,是青年人的求知若渴。而社会也努力地为有梦想的学子创造返校条件,戴着口罩埋头苦读,那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青春,是驭火者的无惧无畏。严冬寒冷,却有一把火烧灭了寂静。

马上走了,去救火了。三月的末尾,四川凉山的火灾,让27名消防队员和3位地方干部,永远地留住了这个冬天。三十个残缺的家庭,用余生思念他们年轻的生命。

在清明举国鸣笛时,我哭了一个多小时,我为那些年轻的生命而难过,为中国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那天,我在自己的私人社交平台上写道,

我以后一定会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就像他们一样。那些少年时为评得优秀作文而写在文章中的壮志宣言,想不到在今天,变成了发自肺腑的承诺。这是一个青年,对爱他及他爱的祖国的承诺。

当代青年总是被父辈很好的保护着,父辈用身躯铸造着堤坝,挡住了那些似洪水般的苦难,而终有一天,青年人也将走向堤坝,铸成新的脊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