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对人类社会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2020年2月23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愈战愈勇的重要精神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作为五种最重要的德目,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不同的阶段凝聚了中国力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展现了强大的时代力量,迸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仁”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首,是我国儒家思想,也是我国古代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道德精神和行为规范,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和道德精神的象征。孔子最早形成了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孟子在孔子思想之上又进一步发挥,所谓“仁者,人也”(《中庸·第二十章》),即把“仁”定义为人的本质。孔孟对“仁”的阐述和钟爱,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体系,“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境界。
在儒家的“仁”爱思想中,统治者需要关心爱护百姓,孟子讲“民事不可缓也”(《孟子·藤文公上》),与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共通之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政府高度冷静、迅速施策,提出并实施武汉封城、停工停学、居家隔离等强有力的防疫措施,即便这些措施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损失,但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迅速下发通知,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耽误治疗;另外,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以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对于海外同胞,传递关心和爱护,了解海外同胞基本情况和主要困难,夜以继日开展领事保护工作,疫情之初对于受困于海外的中国公民陆续派包机接回,海外疫情扩散后积极帮扶海外留学人员,为身处疫情严重国家的海外学子派送“健康包”……这些以最大程度减少病例、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义”———自愿请命,勇于担当
“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精神的精蕴,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义”就像一面旗帜,指引人们保持高尚情操,追求完美人格。“仁不异远,义不辞难。”(《汉书·武帝纪》)这是说仁者不会因为距离远近而区别待人,义者不会因为事情艰难就推辞不干,强调仁者普爱众生,义者迎难而上。在疫情防控这场严峻斗争中,全社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国上下通力协作,广大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到抗疫前线指挥战斗;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冲锋陷阵,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志愿者们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捐赠物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是因为这些“逆行者”们心中有道义,从而激励他们自愿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在国内疫情严重之时,国际社会向中国捐赠了许多防疫物资,传递爱心和信心,体现真诚情谊。而在中国国内疫情向好,疫情在国际社会多点爆发之时,中国为全球抗疫做出积极努力,践行人道主义精神,真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力所能及地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中国毫无保留地与各国分享防控诊疗经验,开设了向所有国家开放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公开发布多个版本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并且在自身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的状态下,已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在内的物资援助;向世界卫生组织捐助2000万美元;向10多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中国以实际行动诠释大国担当,践行大国道义,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礼”———遵纪守法,致敬英雄
“礼”使人异于禽兽,在维护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倡导文明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礼”的意义为: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法律规定和伦理规范的总称;狭义上是指礼让、礼仪、礼节仪式,以及待人接物和处事之道。中华民族素来具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从古至今,历来尚礼。“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在国家层面上讲,立法有助于经营国家,稳定社会,促使人们遵守秩序,创造稳定社会环境。在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深入研判不同阶段疫情发展特点,及时就疫情防控重大问题作出安排,下发各类通知,出台关于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法律,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从公民层面上讲,在配合疫情防控战中,国人展现出积极听从党中央号召,主动居家隔离,遵守规则,自我约束,不给社会增添负担的良好形象,大大提升了联防联控工作的效率。
“智”———快速行动,上下协作
“智”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和核心价值理念,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基本精神品格。“智”通“知”,是关于人本身的智慧,智慧能产生世界上的无数奇迹,而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崇智、贵智的品格。《管子》中讲:“智,烛也。”也就是说,智慧就像蜡烛一样,能够驱散黑暗,驱除昏昧,迎接光明。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突然爆发,并且在全国迅速蔓延,这时期人员大范围流动频繁,阻断病毒传播十分困难,全国人民心情亦都紧绷起来。党中央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由党中央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群策群力,迅速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团结合作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疫情便得到有效遏制扩散,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全球疫情大流行后,党中央又及时部署“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相关措施。快速反应,精准施策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大智大勇。也正是这种大智,才使得全国人民得以安心、放心。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提出智慧的发端为能够明辨是非。过去的一些重大事件便有诸多谣言先例,例如2003年非典时,有传言说板蓝根可以治疗;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时,又有谣言说喝纯净水和多吃盐可以防止核辐射,强身健体。而在本次疫情中,不可避免地又出现了借机散布谣言的乱象。面对各种媒介平台上的谣言,医疗专家以及官方媒体及时进行舆论引导,政府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号召“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同时,加强对外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及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事实、造谣生事的言行,为疫情防控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信”———公开透明,言而有信
“信”即诚实、不欺,说到做到,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诚信,就不知说什么好了,其它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也就是“人无信不立”。诚信讲求“求真”“求实”,讲求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是具有普适性、共同性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在疫情面前,“没有哪个人或哪个国家是一座孤岛”,病毒是全世界共同的敌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表现出了公开透明的诚实态度,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发布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与世界分享有效经验。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责任和担当,照出信任和诚实。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捐款,并承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帮助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对于曾帮助过我们的国家,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践行大国信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过去经历了无数磨难,如今世界形势依旧复杂,必然也会遇到诸多挑战,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过程中,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注入,我们需要将优秀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其在新时代中继续发挥深层次的力量,在灾难和风险面前继续发挥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