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绍兴文理学院 - 《绍兴文理学院报》

培育和践行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作者:●柳国庆    
2020-05-25     浏览(940)     (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对高等医学院校而言,培育和弘扬“爱国、勤学、人本、仁爱、济世、创新”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顺应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美好生活就包含着“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健康中国”,发展我国的医疗健康事业,迫切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培养一大批既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又有高尚的医德医风的优秀人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培育既符合青年医学生思想实际、又能为他们普遍接受和自觉践行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姜小莺教授出席我校“5.12”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

  引领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培育和践行的普遍价值准则,作为医学生更应该结合专业实际加以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从而内化为自己一生必须遵循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这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的崇高使命决定了医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应该具有以“仁爱”、“人本”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培育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迫切要求。当前社会日益凸显的医患矛盾除了体制机制的因素外,高校培养的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的缺失、医德的滑坡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专家认为,当前“医患关系非常紧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人文精神没有跟上去,我们有的医护人员缺乏同情心,缺乏怜悯。医患之间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医生的冷漠。”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负面冲击,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的投毒案折射的是医学生价值观的迷惘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最大的失误还是教育问题。当前部分医学生存在的国家利益模糊,功利意识强化;重物质轻奉献,社会责任缺失;重技术轻人文,医德医风滑坡等问题,热切呼唤高校构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原则和医学教育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能够引领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价值规范和根本原则。高等医学院校要根据医学教育的特殊规律,结合当代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努力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
  爱国爱乡——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根植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内心最朴素的道德情感,热爱祖国、服务父老乡亲,是每一个医学生把自己一生献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坚持以病人为本,履行救死扶伤职责的内生动力,更是瞄准医学学术前沿不断创新的思想源泉。绍兴籍著名院士李兰娟教授心系家乡的医疗事业和百姓健康,每年都要定期回家乡为绍兴的老百姓诊断治疗,被乡亲们亲切地称呼“我们的绍兴女儿回家了!”
  勤学苦练——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现代医学是一门精深的科学,又是一项精湛的技术。医学的对象是人,决定了医学教育的两大特点是专业性和职业化,并且具有较强的体系性和可操作性。医学教育作为专业化的职业教育,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而且要求学生苦练和掌握娴熟的临床技能。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医学生;唯有一辈子勤学苦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实现自己服务大众、救死扶伤的人生价值。
  患者为本——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务人员最基本的准则。我国传统医学即有“大医精诚”之说,体现医者仁心、诚心救人的美德,现代医学更涌现出了“尊重生命”的人文思想,体现了“以患者为本”的宗旨。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传递“仁爱”之心,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崇德尚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医学院办学百年纪念,绍兴市和学校领导启动无语良师“爱心基金”

  救死扶伤——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使命。“救死扶伤”是医学生最本质的使命,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医学生必须一辈子遵循的信念。要围绕“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病痛”的最高职业道德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取向,切实履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光荣职责。
  健康至上——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人民健康至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务人员崇尚的道德境界的要求。医学院校应把“人民健康至上”作为医学生核心价值的核心内容,始终观贯穿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育学生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己任,把“人民健康至上”作为自己终身奉行的信念和追求。


我校大学生爱心医疗服务团持续22年爱洒嵊州里南村,践行医者仁心

  创新永恒——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现代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十分迅速,只有不懈追赶学术和技术前沿,才能不断创新,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医学生具有创新的理念,树立不断创新的动力,大胆开展创新探索的实践。学习不止、实践不止、创新不止,应该成为每一个医学生人生永恒的追求和实践。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加强理论武装,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铸魂。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的总开关、航标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医学生成长成材的永恒主题。只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实践,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才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动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17位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特别强调了医护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勉励同学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总书记的回信为医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医学院校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和不竭动力。“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一直是我国传统医学价值观的核心,应该成为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社会的价值取向上,“仁”的道德规范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认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公民的价值准则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内涵的“德行”文化,倡导“仁爱孝悌”的道德准则,等等。这些价值观念无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影响广泛,历久弥新,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支撑。
  强化舆论引导,增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在对大学生进行医学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作用,要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使医学生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次要充分发挥校园大众传媒的作用,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感人的事例,将医学生核心价值观讲好讲活讲透;善于用典型事例、师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将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讲明白,深化师生的认知认同。第三,综合运用新媒体,创新传播手段。善于运用博客、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手段和动漫、微电影、手机视频等开展宣传教育,增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深化道德实践,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培育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要把增强医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引导学生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要把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引导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三贴近”,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师德标兵、医德标兵、道德楷模”的评选等等,深入挖掘和宣传师生中的“最美人物”,切实增强践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我校毕业生发扬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仁心仁术”受到社会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