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是我校深化内涵建设、 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是我校发展历程中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一年。 学校超前布局, 在学科建设等核心指标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亮点频现。
立足优势 综合研判超前布局力争主动
按照政策, 2019 年学校主动撤销了“地质工程” 二级博士点, 增列 “电气工程” 一级博士点, 是辽宁省 10 个硕博学位点调整中唯一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这不仅使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增达 8个, 位居省属工科高校首位, 而且进一步优化了学科布局、 提高了学科建设意识。
学校还对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变化进行研判, 统筹制定各学位授权点任务清单,推进各学科自查自评, 逐项对标查找差距, 为在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提质升位提前布局。
聚焦辽宁等资源型地区转型振兴发展需求, 学校提前研判国家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政策, 提前论证学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力, 积极成立资源与环境类别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布局专业学位工程博士点申报工作, 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做好准备。
聚焦发展 改革模式以 “双一流” 建设项目支持学科建设
2019 年, 学校将省 “双一流” 建设与考核模式在校内延伸落地, 通过 “双一流” 项目建设, 突出重大成果导向、 打破学院、 学科、 专业 “壁垒” 。 首批有 9 个学院申报建设 31 个省“双一流”建设项目, 涵盖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 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类别。
为聚焦辽宁转型振兴发展需要和学校内涵发展实际, 学校选择以辽宁环境生态、 智能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服务面向, 建设以矿业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3 个一流学科为核心的学科群, 并通过一流学科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支撑学科协同发展, 形成层次分明、 特色鲜明、 优势突出的学科群体系。相关工作经验得到省教育厅高度认可,顺利通过省 “双一流” 建设中期考核, 并获重点经费支持。
聚焦学术 坚持标准立好 “双一流建设” 指挥棒
在 2019 年,学校遴选组建了校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包括31 名委员、6 名特邀委员和 13 名知名专家顾问委员。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按照 “学术委员向一线学者倾斜、 向有学术代表性的学者倾斜” 原则, 将更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校内外专家学者纳入学术委员会,凸显 “刀刃向内” 推进改革的和聚焦学术推进发展的决心。
经过充分论证、 凝聚共识, 完成了学术期刊认定办法、 B1 级别期刊、 级别调整期刊等修订工作, 从论文成果角度立好指挥棒, 为 “双一流建设” 做好引导。
挖潜拔高 稳中求进学校绩效考核取得新进展
按照省绩效办工作要求, 学校印发工作通知, 做好部署培训,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会同 24 个填报部门挖潜拔高,较高质量完成了 2018 年度辽宁省高校绩效管理考核数据填报工作。 据最新公布的《2017 年度辽宁省高校绩效管理考核年度报告》 , 我校位列31 所省属理科为主高校第 9 名,同比首年第 11名进步 2 名。
2018 年底和 2019 年年初,学校分别印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绩效工资分配暂行方案》 (辽宁工大委发 〔2018〕 100号)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绩效考核暂行方案》 (辽宁工大发〔2019〕 51 号) , 并相继印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试行) 》 的通知 (辽宁工大发〔2019〕 55 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辅导员奖励性绩效Ⅰ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 的通知 (辽宁工大发 〔2019〕 170 号)等配套文件,基本完成了 24 个教学单位、 44 个党群行政部门和教辅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工作, 标志着学校绩效考核顶层设计顺利完成, 并如期启动首年绩效考核工作。一年来, 奖励性绩效 I 和绩效 III 顺利实施, 奖励性绩效 II正做好考核预演,将按规定于2020 年初考核兑现。
喜获成果学校被省政府加大投入支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
2019 年 11 月 18 日, 辽宁省政府印发了 《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 ,我校入选辽宁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任务的 10 所省属高校之列, 也是唯一一所大连、 沈阳地区之外的高校。 根据方案, 给予 10 所高校2019-2023 年连续 5 年的财政资金支持, 共投入 35 亿元。 《方案》 指出, 支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支持安全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水平稳步提升, 部分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逐步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工程类大学, 进一步提升对辽宁工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入选辽宁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任务之列, 是我校重大的历史性契机和机遇,更是学校全体师生多年来扎根辽西北默默奉献之果,也必将促进学校更好地扎根辽宁、 立足地矿行业, 不断提升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服务东北全面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为我校2023 年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校 100 周年时,全面建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的研究应用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