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守护生命 传递温暖 点亮希望

作者:周敏    
2020-06-03     浏览(148)     (0)





  作为一名齐鲁医院的护理人,我有幸随山东省第五批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在武汉这60个日日夜夜里,我真切感受到使命、责任、担当、坚守和感恩!我们有抢救生命的惊心动魄,有护理患者的温情,更有“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豪情!大家用生命守护生命,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希望点亮希望!

用生命守护生命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常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手段极其复杂,对护士的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患者的治疗、生活、心理和感染控制,甚至腹泻患者的粪便处理、垃圾的包装清理,都需要护士亲自来完成。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再戴上两层手套、N95口罩和护目镜,对护士的生理和操作技能都是巨大的挑战。不要说高流量氧气吸入、无创有创呼吸支持、血液滤过、中心静脉护理等等,就连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吸氧、雾化吸入等熟悉的常规操作,医护人员都要承受诸多风险和困难。应该说,护理团队是本次任务中最苦、最累的团队。
  但我们也是最能打硬仗的团队!雨夜到达武汉的第二天,我们就要整建制接管病区,看到我征询的目光,郑会珍护士长带领孔娟、王宁、胡诗诗、陈默、时晓慧毫不犹豫,第一批冲入“红区”,去面对可以预料但是又充满未知的挑战!
  前三周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病房边改造边接收病人,队员们陆续出现状况,头晕、恶心、呕吐,血压高、心率快,脸部、头顶出现压痛、破溃,当我心疼地为她们抹药,同时考虑着怎么调班时,听到的却是她们笑着说,“没事,护士长,我换个地方压”。
  连轴转地六班倒,很多队员严重失眠,就悄悄吃镇静药助眠,保证精神饱满地去上班;护目镜雾气濛濛,大家想尽各种办法,齐心协力找到了护目镜不起雾的方法……团结友爱,奋进争先!我要求1,她们做到10!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是每一个队员的付出成就了我们这个“最强护理团队”。

用温暖传递温暖

  94岁高龄的新冠肺炎患者刘奶奶,是治愈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记得她来的那天是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情况并不乐观,离不了氧气支持,还有高血压,需要绝对卧床。当我看到她咳嗽不停,想要靠近帮助她时,她使劲挥手,让我避开,并将头偏向一边,那一刻我心里难受极了。这是老人怕传染我啊!老人精神状态极差,不愿沟通,拒绝治疗。我们就联系老人的儿子与她视频,并对她加强生活照顾,安抚情绪,像对待老小孩一样陪伴着她。慢慢地,刘奶奶终于不再像初来时那样一言不发,而是打开了话匣子。当得知老人想吃青菜肉丝面时,我高兴的心情难以言表……起初那个不太配合治疗的冷面人,变成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好朋友,临出院前,她还在病房给我们表演了一段“健步如飞”。九十多岁的老人啊,从她的身上,我们不由地感叹着生命力的强大!
  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医疗队员在出发去武汉时,都想象过烈性传染病患者的样子,但是一进病区,看到患者无助和渴望的眼神,大家立刻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家人,去倾听他们的埋怨,安抚他们的情绪,为他们饭食不合口味操心,为他们病情反复而担忧……一次次病床旁与患者的握手,一声声“来,盖个章”的鼓励,医疗队员们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这些患者渡过疾病的难关,医患间通过眼神传递着温暖。

用希望点亮希望

  随着一位位患者病症从重到轻,再到痊愈出院,我们也收获了充满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收获了“连花清瘟牌”感谢信,收获了患者竖起的大拇指。那一刻,我们由衷地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4月21日,我们结束14天的隔离休整,再次回到熟悉的医院和学校,拥抱着亲爱的同事和家人,我内心无比的轻松和踏实。终于到家啦!当喜悦的泪水洒下来,我知道后方的你们并不容易,感谢学校,感谢医院,感谢亲爱的同事们,是你们给我们运送物资,替我们照料家人,让我们可以毫无牵挂地投入到抗疫斗争中。
  这是一场没有局外人的斗争,你,我,他,我们都用自己的努力去点亮患者生的希望,点亮大家战胜疫情的希望,点亮国家山河无恙的希望。经此一疫,铭记终生!
  我愿将这份希望永远地传递下去!
  (周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山东省第五批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国家医疗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