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绕轨而行,蚂蚁筑巢为家,蜜蜂起舞为语,天地万物都在某种法则之中生存着,在各自的秩序里活得正确。而法律便是人类生存法则和秩序的文字记录,它来自于一种非常古老的社会规则模型的更新发展。尽管莱西格多元规制理论模型告诉我们,除了法律,市场、技术架构以及社会规范也能对社会主体的行为产生规制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离不开法律,离不开法律保护下的秩序和自由。
法律是社会的调节器,没有法律,万万不可。
在疫情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以及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各项通告要求,对于疫情防控及疫情期间秩序的维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患者治愈出院,鲜花迎接、警车护送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已感染病毒者因隐瞒行程致多人感染隔离被立刑的案件也频上热搜,法律与新媒体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他们所有的行为都在告诉我们:隐瞒行程,不遵守防疫法规,拒绝接受隔离观察,要追究法律责任,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事实上,法律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给人们建立了稳定的预期,发挥了调节器的作用。当人们在新闻发布会上,在微博中,在亲戚之间的交谈中获知武汉某返京男子感染母亲致28人隔离获刑这样一个新闻的时候,虽大多数人会拍手叫好,但是也会潜意识带入自己,告诉自己不能这么做,这么做可能获刑。正如大多数人怕蛇怕老虎,当我们产生“怕”这种心理情绪的时候,才是理性的时候。当大多数人都理性的时候,法律维持秩序的作用就会凸显。法律是面向未来的,惩罚是为了威慑潜在的罪犯放弃犯罪。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新媒体的发展对法律作用的发挥犹如 “催化剂”,使得相关案例在社会上有了热度,使得更多人更快更好地接受到相关法律的宣传。不同于以往法律与媒体的矛盾冲突,法律与媒体舆论的良性互动在此次疫情中的法律宣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可能很多人会想,隐瞒行程,感染至亲,要入刑,会不会惩罚过重了,刑法往往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旦入刑,判处有期徒刑,将会是一个人抹不去的人生污点。
事实上,这正是法律的威慑力在发挥作用。惩罚的严厉程度增大了,那么法律的威慑效果就会相应地增大,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就会增强。试想,若是隐瞒行程,瞒报行程,致使多人感染或隔离,结果只是被罚款,那么会不会有更多不自觉的人瞒报不报呢?瞒报不报的行为增多,就为疫情的防控增加难度,带来挑战。
当刷到李兰娟院士团队研究病毒的新闻时,我曾经说:“如果我当初去学理,是不是就有机会去做医生,去研究病毒了。”我的一个好朋友回答我说:“用法律惩治不法分子,使他们绳之于法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事实上,通过半年来对法律学科的学习,我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说这样一句话:“这一方面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法律还有待完善”。我知道了,原来不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是法律永远留有空白。虽然我明白这是合理的,是必须的,是理性的,但是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事实。疫情期间,人们呼吁将禁吃野生动物的立法提上日程,相关法律法规也在加紧完善中,这更加让我看到了身为一名学法学的大学生肩上的责任。
我相信我的祖国,相信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我们都必定胜利,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也是一个有梦的民族。我归属于这个民族,就一定热爱它,我归属于这个国家,就一定守护它。
我是新时代的青年人,就一定担起自己责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法律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