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人类面临的第一个冠状病毒大流行,在世界各国相继进入爆发期时后,中国已以举国之力将新冠疫情控制下来,使得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慢慢步入正轨,还为各国提供了宝贵的抗疫经验,这都体现了中国政府工作的高效率。新冠疫情作为全国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关重大,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地方政府所表现出来的行动力、创新力和执行力使人瞩目,其中的一个政治现象引人思考,即不同于以前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依赖于中央的认可和推广(比如试点成功后再推广),此次疫情期间地方政府直接从同级地方政府处学习起先进或行之有效的政策后直接推广。对这种模式实践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间政策出台的一种新特点,还能促使政府在今后的政策制定时学习这种先进做法。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有几个政策创新府际学习典型案例。在疫情的爆发初期,口罩成为稀缺物资,为了解决人民的口罩使用问题,1月29日,厦门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市民可通过APP线上预约购买口罩,引起广泛舆论关注;2月1日,杭州市也推出“杭州市民可免费预约申领口罩”的利民政策;随后,上海、青岛、合肥、郑州等多地政府纷纷自主出台口罩预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民心,稳住了哄抢口罩的现象。随着疫情的发展,对为了应对物资不足而外出采购人员的监管成为难题,杭州于2月17日在全市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上启用“杭州健康码”扫码认证功能,绿码即能通行,红码或黄码则需按规处置。此举一出,再次成为防疫教科书,在群众的呼声中迅速扩展至各省市。2月24日,湖北上线健康码,随着各省市健康码的陆续上线,互通正成为下一步关键举措。在复产复工期间,为了刺激消费,3月14日,南京首次发放超3亿消费券,随后杭州、宁波等30多座城市纷纷推出几百万元至上亿元不等的消费券,极大地带动了消费,且拥有极佳的网络舆论反响。
在如上实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封城、免费退换车票以及免税等优惠政策外,还有许多地方政府在面对疫情不同发展阶段的突出情况时,结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因地制宜自主推行的许多惠民政策,这些政策在推行并取得良好的反馈之后,便会迅速为其他省市所用,从政策创新的经典定义,即政府采纳一个对它而言是“新”的项目,而不论该项目以前是否在其他时间和地点被采用过来看,这极大促进了各省市的政策创新,成为抗疫时期政府的极大亮点。
那么这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政策创新的府际学习有何优势呢?第一,在应急管理时,府际学习可以将好的政策迅速移植,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应急管理的效能。第二,相对于以往常态下的政策创新府际学习机制,即地方—中央—地方的模式,疫情下地方—地方的模式学习路径更直接,效率大大提升。第三,学习路径不仅是经济落后地方向先进地方学习,而主要关注疫情的扩散轨迹,因此经济先进的地方也开始向落后地方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路径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常态社会下,若没有中央的强力监管,这种政策扩散路径可能会出现为一己之利避开中央、各自为政的情况。
因此,这种府际学习适用于一定的情况。当地方政府面临紧急危机时,治理压力较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加之紧急状态下公共问题的外溢性、跨界性和复杂性爆发到极致,政策创新源头的信息公开程度较高,使这种政策创新扩散所需要的畅通的信息渠道得到保证。同时,不可忽略的是,疫情防控时地方政府除完成中央规定动作外,无形中被赋予了较大的创新权限,能够大胆学习。
总而言之,在这次疫情期间,政府面对危机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大大提升,为以后的重大危机防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与理论经验。每一个简单现象的背后,都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