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温浩 通讯员王锐 唐炜)3月10日至22日, 沈阳工务段、 沈阳电务段利用维修 “天窗” 时间, 在沈阳站北岔区开展设备联合整治作业, 进一步提升线岔设备质量, 为疫情转好后列车高密度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此次工电联合施工作业对沈阳站北普速场工电结合部线路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重点解决轨件磨损,道床、轨道等几何尺寸的变化问题,并进行转辙机部件维修和更换。疫情发生前,沈阳站旅客列车密集,普速铁路维修“天窗”时间短,经常是一组道岔的综合维修要分成多个“天窗”才能完成,工期长、效率低。疫情期间,他们转变工作思路,认真研究沈阳站区列车运行状态,与集团公司工务部、电务部、调度所和沈阳站等部门进行协调,在确保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利用部分旅客列车停开,对沈阳站线岔设备进行集中整治。“天窗”时间长,作业力量集中,检修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施工中,沈阳工务段班子成员现场指挥作业。他们从段和车间选出维修专业人员组成9个打磨队,使用打磨机具对尖轨非作用边、基本轨作用边、翼轨凹槽等进行平顺性打磨。同时,使用钢轨打磨机对线路钢轨肥边进行打磨,恢复钢轨基本廓形。周期性打磨,可有效延长钢轨、尖轨、辙叉等轨件的使用周期。焊补作业中,他们采用紫铜板在辙叉心轨边缘进行卡直,提高了焊补作业质量和效率。这个段把道岔无缝化整治作为重点任务,采取一侧岔区按一个单元轨条胶结锁定的方式,彻底解决了轨件“爬行”问题,提升接头平顺性,减少了接头病害。
沈阳电务段抽调田义屯、浑河、揽军屯工区部分专业技术骨干进行集中作业,配合工务段更换钢轨、胶结绝缘、更换辙叉,重点对道岔开程不达标、密贴不良,杆件不方正、表示杆平齐度超标、虚开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治。他们以此次联合整治为契机,组织进行电机擦拭、接点压力测试、齿条注油、油压测试、故障电流测试、内部清扫、轨道电路接地测试、信号机压力测试等多项检修。为提升职工专业化作业技能,这个段把电务专家请到现场,对青年职工进行一对一指导,使他们迅速掌握道岔调整的关键技术和具体方法。为保证维修质量,该段技术干部现场指导,车间干部全程跟踪,把专业管理贯穿到设备维修的整个过程。
在12天的联合整治中,共有1910人次参与作业,完成道岔整修49组、胶结接头240处,更换轨件27根,焊补辙叉19组,途卸石砟1200立方米,整理道床7.5公里,检修转辙机135台,轨道电路标调72个区段,整治设备隐患问题379件,有效提升了沈阳站区线岔等设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