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治病要对症下药才能见效,但实际上,很多服药“坏习惯”会使药效打折,甚至增加副作用。
不良习惯 1 :服药跟“饭点”很多人简单地把“饭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吃了零食、水果等都不算。其实,只要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饭后。注明饭前(或空腹)服用,是由于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注明饭后或餐时服用,多是因为此类药物对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减轻这种不适,或其中含有的脂类物质能促进药物吸收。一般饭前 指 的 是 在 饭 前 0 . 5 ~ 1 小时,空腹指的是进餐 2 ~ 4 小时后。不良习惯 2 :药片掰开吃有些人觉得药片大难以下咽,就自作主张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实际上,看似相同的药片发挥药效的时间和部位大有区别。若将药片掰开来吃,会破坏原药设计,加速药物释放,使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升得过高,容易发生危险,还会缩短药物的作用时间,影响疗效。可以掰开的片剂,一般都印有压痕以方便准确分开,如卡托普利片(25mg)不良习惯 3 :用果汁送药“孩子怕吃药,觉得苦。所以,我喜欢用果汁、牛奶给他送药,既可以抵消苦味,又能补充营养和水分,可谓一举多得。”不少家长觉得自己的这种方法很有道理。殊不知,果汁、牛奶、豆浆、茶水等,虽然都是液态,却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因此,服药最好用温白开水,以保证药效和用药安全。不良习惯 4 :不注意“忌口”油盐酱醋糖等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也会影响药物作用。补铁时,要少吃油、不吃油炸食品、糕点等,因为油脂会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能服用含鞣酸的食物,如茶叶、猕猴桃等,因为铁能与鞣酸形成络合物,使铁不能被胃肠道吸收。服用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时,忌吃含盐多的食品。醋是酸性调料,最忌与碱性药物同服,如达喜等抗胃酸类药物。酱油里含有丰富的金属离子,容易和四环素等抗生素结合,形成不易被胃肠吸收的结合物。服用大多数药物时,都不要喝酒,调味料酒也一样。酒会引起血管扩张,与利血平等降压药同用,易造成低血压,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不良习惯 5 :犯懒躺着吃不少人还有躺着吃药的习惯。这种姿势很可能使部分药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黏附在食道壁上,不但影响药物吸收,还会刺激食管,引起食道发炎,甚至溃疡。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药都得站着吃。例如,硝酸甘油作为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物,若患者站着含服,可能因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引起一时性贫血而昏倒。
(药剂科 李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