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工报 - 徐州矿工报
刘海艳: “私人医生” 的拳拳爱心
作者:? ?本报记者 柳絮
“一定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初见徐矿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刘海艳,她正通过电话认真叮嘱出院休养的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事无巨细,电话久久不断。
刘海艳经常这样与出院患者进行交流。“我就像患者们的 ‘私人医生’,哪怕他们出院了,只要有需要,我都会尽我所能为他们提供 ‘远程’ 帮助。”像“私人医生”般时刻关注每一位患者,是刘海艳一直以来的行医特点。
在患者的眼中,刘海艳一直是这样一位细致严谨的医生。
每天早上9点,刘海艳准时深入病区进行查房。在病房里,她总是轻声细语地耐心询问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及最新进展情况,做到对病房里的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了如指掌。神经内科病人多,上了年纪的患者也多,受教育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为了让患者们都能熟悉治疗流程和康复的注意事项,从患者本人到他们的家属,刘海艳总是把一句句话不
厌其烦地重复一遍又一遍,这样一来每天光是查房就要花上两个小时,而她却甘之若饴。
每天上午两个小时的沟通成了打开患者心门的金钥匙,患者们对刘海艳越来越信赖。
曾患脑梗的老陈经过刘海艳溶栓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此后每两个月他都坚持来找刘海艳回诊,哪怕不做检查,他也要花22元挂号费跟刘海艳“唠唠嗑”,聊聊病情、聊聊生活。像老陈这样把刘海艳当做“私人医生”的患者不在少数,他们怕耽误刘海艳工作,专门挑病人少的时候来,见到刘海艳就像许久未见的亲人一样。神经内科主管护师丛地霞常开玩笑说:“患者们每次来找刘海艳回诊都跟走亲戚似的。”
这样一个外表柔弱、内心柔软的女医生同样有着坚强的内心和果断的性格,一次又一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不久前,一位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的小伙子转到徐矿总医院,患者始终处在昏迷状态。看着小伙子病情日渐危急,刘海艳决定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如果成功,康复的希望很大,但同样也面临极高的手术风险。不忍心看着这个年轻的生命在昏睡中一点点消逝,刘海艳决定大胆尝试。当她告知患者家人手术可能产生的后果时,患者母亲因接受不了突然昏迷。刘海艳就守在她的病床前,拉着她的手慢慢开导。最终,通过手术刘海艳成功地挽救了这个小伙子的生命。
从院内到院外,刘海艳始终像“私人医生”一样守护着每位患者的健康,用爱和责任诠释医者仁心,用实际行动向“好医生”的目标稳步迈进。